連綿的大火將豔陽的光芒全部奪了過去,加上遮天蔽日的濃煙,無論是長安城的哪一個角落都可以清楚地看見王城的大火,不過長安城內卻沒有多少人在看,每一條街道上都是空無一人,所有的百姓在華雄軍隊的肅清下都躲在他們的屋子中,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卻沒有誰敢偷看一眼。
長安城內唯一看著這大火的隻有華雄一方的軍隊,站在長安外城的城牆上,華雄很安靜地看著那直衝天際的濃煙,火燒王城,這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計策,誰也不會想到華雄會用一座富麗堂皇的王城來葬送袁曹。
不過宮殿之地,分布甚廣,單單想用大火困死所有人未免不太可能,畢竟古時候的地不值錢,宮殿的建築雖然都是木製結構,但占地十分廣袤,宮殿之間也都隔著相當遠的距離,是以華雄隻能從軍中選出四千死士,專責用他們的生命去阻擋大軍的逃跑,也為混『亂』的袁曹大軍增加更多的『騷』『亂』,更為了使火勢持續蔓延,使敵軍所有人身陷火海之中。
戰爭是慘烈的,那些死士也是可敬佩的,但華雄的安靜也隻有這麼一會,因為這衝天的濃煙還有更多的人看見,遠在長安城外十裏,屬於袁曹的二十萬大軍也被這股濃煙給震撼了。
護主心切的將領們帶著二十萬大軍迅速地向長安城外開拔,但見城門緊閉,城門下密密麻麻排列著清一『色』加厚明光甲的數萬大軍,領頭的正是高順。
兩軍交戰的陣勢已經擺出來了,袁曹大軍頓時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他們都中了華雄之計。
可是明白中計歸明白中計,袁曹大軍並沒有立刻就衝上前來,而是分成了兩派,屬於袁紹的近十三萬大軍,其將領有些猶豫,敵人陣勢擺開,那軍容根本不是自己這邊靠布甲木甲護身的士兵能比的,加上敵人早有準備,雖是救主,卻也因為將心不定而停足不前。
這一舉動讓曹『操』的大軍將領焦急不已,在旁勸說幾句,見袁紹的將領說之不通,當即領兵殺過去。
在這個節骨眼上,再沒有人來玩武將單挑提高士氣,七萬大軍有規律地衝向長安城下由重騎兵和重步兵組成的三萬陷陣部隊。
戰鼓擂響,衝殺聲響成一片,而高順立於陷陣部隊之中,一言不發的樣子,他不動,陷陣部隊也不動,沒有一個人發出一絲一毫的聲響,一動一靜間形成鮮明的對比。
就在曹軍的騎兵奔到離陷陣部隊隻有百米之遙時,高順忽然自腰間取下一方旗幟,輕輕地一揮動,本不發一言的三萬陷陣部隊突然齊聲一吼,位於最前方的五千重騎兵突然開始向前移動,而在五千重騎兵之後,兩排重裝步兵忽然自重騎兵身側奔出,每個人手裏都拿著一把長達兩米的鐵製標槍。
隨著敵人騎兵越來越接近,那些標槍自眾兵士手中同時拋擲而出,無數長長的標槍猶如漫天箭雨一般撲空而來,頓時將衝在最前麵的敵軍騎兵刺穿不少,有的甚至是連人帶馬被整個穿透。
這份威勢比起通常初交戰的漫天箭雨來說,立時增加不少,然而兩軍交戰一起,誰也沒法控製場麵,更多的敵軍依然衝上,迎接第二波的標槍雨。
隨著第二波標槍雨落下,高順手中旗幟又是一揮,那些『射』標槍的步兵們也都退回本陣,因為敵軍騎兵已經和重裝騎兵交上了手。
短兵交接下,敵軍所迎來的是一道無堅不摧的防線,當他們的刀刃劈在重裝騎兵那厚厚的鎧甲上,他們才知道他們遇上了一群怎麼樣的敵人,堅硬的鎧甲使他們的刀刃直接崩口,隨即在詫異中就被重騎兵的兵刃結束『性』命,連人帶馬倒在地上。
重騎兵的行進速度並不快,隻是那樣一點點地向前移動,而他們就像是一堵厚厚的牆壁一樣,使敵人的陣線向後退去,沒有一個人能越雷池一步。
裝備懸殊之下,曹軍根本就不是對手,如果說曹軍的武器相當於手槍或是機關槍的話,那重裝騎兵就像是一台台坦克一樣,子彈打不透坦克的裝甲,人群自然隻有被坦克虐殺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