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黃芪遍布於9省60多縣(旗),就名稱而言,五花八門。但真正優質道地,出類拔萃的黃芪就產自山西省東北部、位於北嶽恒山腳下的渾源縣,且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宋代,蘇頌就在《本草圖經》說黃芪道地產區在山西雁北地區。所遺憾的是一直沒有一本專著加以介紹。一千多年之後,由正宗黃芪主產區渾源縣範凱、康堯等幾位同誌,出於對家鄉的熱愛、對當地特產藥材黃芪的天然情緣,不辭勞苦,廣搜博采,考古論今,搜集整理撰成《渾源黃芪甲天下》一書。該書深入挖掘和詳細整理了我國古代醫藥學家和本草醫籍在黃芪藥性和臨床應用方麵取得的寶貴經驗,回顧和總結了現代醫藥工作者對黃芪的研究與開發所取得的成果,實為彌補渾源黃芪的空白之作,這不能不使人感到欣慰。

黃芪的確是渾源的寶物,也是中醫補氣聖藥,南方著名的麗珠集團研發生產的“參芪扶正注射液”這一獨家大品種就是以黃芪、黨參作為原料的。也許是巧合,黃芪和黨參均是山西省的道地藥材,前者主要產自晉北大同、忻州、朔州等地區,後者來自晉東南的長治地區,因此麗珠集團將黃芪的GAP基地選址道地產區——渾源。

作者為說明“渾源黃芪甲天下”這一論點的成立,從“藥用價值廣天下”、“活性成分強天下”、“生長環境潔天下”、“種植管理精天下”等四個方麵加以論證闡述。首先這四個部分內在的邏輯因果關係是比較嚴密的,各部分的論據也是很有說服力的,基本揭示出渾源黃芪具有的獨特優勢。另外在語言表述上不是蒼白無力的說教,也不是毫無根據的杜撰,更不是主觀臆斷的推測,而是引經據典,博考旁證,靠事實說話,憑科學表達,且資料可信,依據權威。例如,在論述渾源黃芪的抗腫瘤、免疫調節、心血管保護、造血功能、機體代謝等一係列藥效作用時,多處援引渾源黃芪對動物實驗的科學數據。

另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大量深奧的科技名詞和怪癖的醫學術語不惜篇幅、不惜精力作出通俗準確的注釋,旨在讓更多普通讀者認識黃芪的藥用價值和對人體健康的保健作用。這種良苦用心正迎合了“讓西醫接受中醫,鼓勵醫學多樣性和其優勢互補”這一世界醫學的大趨勢。由於疾病譜變化,人們對健康概念的轉變及追求、化學藥品對人體毒副作用日益突出等問題的出現,使得世界各國有識之士都以積極的態度重新審視諸如中國傳統醫藥以及其他自然療法。因此,當今國際醫藥領域出現了傳統中醫學與現代醫藥並存的局麵。可以相信,隨著“回歸大自然”理念的逐漸形成和中醫藥學科的不斷發展,中藥產業的優勢必將越來越得到充分的展現,甚至有望成為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現實意義的大產業。從這個意義上講,《渾源黃芪甲天下》一書對前瞻性的追求是很有眼光的。

當然,書中亦有這樣或那樣的錯漏與疏忽,需作者不斷完善、修訂。希望作者對渾源黃芪進一步深入科學探索,冀對中醫藥界有所裨益。

是為序。

2011年7月於珠海

(曹暉,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第二批全國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現任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香港中藥學會學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