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喜鵲樹上喳喳叫,

向陽院裏好熱鬧。

梧桐樹上鳳凰飛,

咱笑著搬進新窯裏。

全村老小都請到,

坐一坐新炕暖新窯。

玻璃窗子油漆門,

新貼的對聯耀眼紅。

滿窗子窗花花蓬蓬,

大立櫃照見人影影。

電燈照得滿窯窯明,

收錄機響成一哇聲。

沙氈綿氈滿炕炕鋪,

團團坐下喝喜酒。

老支書笑著出了聲:

“新政策打開了致富門。”

小河河繞過沙嘴嘴,

好日子還在後頭哩。

1986.7.

征途火花(組詩)

毛主席轉戰陝北在靖邊縣青陽岔、小河、天賜灣三處舊居,1977年12月26日修複開放以來,瞻仰的人絡繹不絕,舊居和六十多件革命文物,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故作小詩一組,以誌紀念毛主席誕辰一百周年。

往日是光榮的山莊,

今天就應該是光輝的榜樣。

永遠記住一九四七年的春天吧,

這就是用不盡的力量。

——摘自詩人李季《難忘的春天》

憶征途

一九四七年戰火飛,

毛主席離延安轉戰陝北。

山山峁峁飄紅旗,

開創出火紅的新世紀!

“四九通知”放光輝,

英明的決策勝千裏;

毛主席胸有百萬兵,

解放戰爭捷報飛。

扭轉乾坤的小河會,

戰略進軍號吹得急;

小窯洞裏指揮大戰役,

征途火花是馬列主義!

這窯洞住過咱毛主席

新格嶄嶄土窯裹細泥,

這窯洞住過咱毛主席。

土基子接廈圓門窗,

毛主席在窯裏寫過文章。

柳木桌桌楊木椅,

毛主席在這窯窯裏曾把大事料理。

當年領袖在咱土窯窯裏住,

靨畔上路過放輕腳步。

大紅公雞叫罷了鳴,

窗子上還有他的人影影。

千軍萬馬裝在心裏,

土窯窯裏指揮咱打胡匪。

滿天星星數北鬥明,

毛主席親手把作戰方案訂。

紅藍鉛筆地圖上畫,

勝利的旗幟滿山窪。

紅天紅地紅霞飛,

這窯洞住過咱毛主席。

毛主席來到青陽岔

清明佳節喜雨灑,

毛主席來到青陽岔。

大理河水笑出聲,

張峰梁扭秧歌迎親人。

老漢歡喜猴娃娃跳:

“咱們的隊伍過來了!”

毛主席過河進了莊,

青陽岔升起了紅太陽。

區公所的院子四方方,

咱圍著毛主席拉家常。

毛主席就笑就點頭,

緊緊拉住咱莊戶人的手。

山丹丹開花紅滿窪,

毛主席把轉戰陝北的意義講給咱。

青石窯裏映朝霞,

“四九通知”傳天下。

青陽岔豎起了指路碑,

全國插滿了勝利的旗。

大理河兩岸川套川,

毛主席走過路更寬。

紅太陽照著向陽的花,

“三支隊”永遠紮在青陽岔。

幸福樹

當年毛主席住咱小河村,

親手播下幸福種。

幾十年育樹又育人,

滿山滿窪香噴噴。

摘一顆甜杏口裏噙,

想起當年種樹人。

幸福種種出幸福樹,

一株長成千萬株。

杏樹開花粉格彤彤,

樹根根紮在咱們的心。

瞻仰的人望著杏樹笑:

這棵樹是咱三邊人民的寶。

麻油燈

啟明星亮來北鬥明,

小河村著著一盞麻油燈。

窯裏點著麻油燈,

把山山窪窪都照明。

麻油點燈燈花花明,

毛主席夜夜在辦公。

添一燈麻油換一班崗,

毛主席夜夜工作到天亮。

窯裏點起了麻油燈,

全國進入了戰略大反攻。

火苗苗旺來燈花花亮,

咱要把蔣家王朝全埋葬。

麻油燈照亮了陝北人的心,

把胡宗南打得往回滾!

行軍圖

幾十年的時間不算長,

當年的行軍圖紙已發黃。

看一看行軍圖咱仔細想,

毛主席的聲音多洪亮:

“摧枯拉朽沒有阻擋,

蔣胡匪軍堅決消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