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占元先生:
您好!2002年8月31日寫給我的複函,近日外出歸來才收到並認真拜讀了。本想就有關問題作些商榷,但沒想到您的態度不夠友好,真是未想小文侯君怒,豈料滴水引狂濤。
靜下來細細一思,還是再致先生一信。首先我把詩人李季1979年8月17日《與新疆喀什部分文藝工作者和文藝愛好者的談話》中的兩段話,摘抄供您參閱:“今年10月要開文代會,總結30年的經驗,求得一致的意見,總結時我們應掌握以下三個原則:一、實事求是。二、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三、要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李季文集》第4卷,第580頁)“如何貫徹‘雙百’方針?方麵很多,關鍵是個‘爭’字。爭論問題要平心靜氣,你有九十九句是對的,別人指出一句不對,這對認識真理有一定好處。”(《李季文集》第4卷,第580頁)我覺得咱們之間還是應該以李季談話精神,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赤誠謙虛地來探討些問題。
一、關於李季在陝北、在三邊的時間。您在函中肯定地稱“事實上李季從1942年冬(姚先生說1943年春)至1948年秋,在三邊生活、戰鬥了六年多,用土話說‘連皮’就七年了。”依據是詩人《輯者小引》中的一句話:“輯者有幸在‘順天遊’的故鄉之一陝北三邊,生活、工作了六七年……”
事實上李季在陝北的時間是1942年冬至1948年秋,在三邊的時間是1943年春至1947年底。依據是:
1.詩人1958年1-2月寫的《戈壁旅伴》一文中稱:……我是1942年冬天,從太行山回到陝甘寧邊區,在延安住了兩個月,就被分配到三邊一個縣城的完全小學裏當教員……(《李季文集》第4卷,第76-77頁)。
2.詩人在1968年元月8日寫的《我的寫作經曆》一文中稱:“……1942年秋天,從晉東南經晉中日寇敵戰區封鎖線返回延安途中……1943年春我在陝甘寧邊區靖邊縣完小當教員時……”(《李季文集》第4卷,第505頁)。
3.詩人在1978年3月27日寫的《清涼山的懷念》一文中稱:“……打從1943年春,到1947年年底,我在三邊生活、工作那段日子裏……1947年歲盡,當時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展開反攻。我因病由三邊去當時的西北局駐地療養。由於戰爭還在進行,從安全和療養條件考慮,當時很難找到一個適當療養處所,出於對我的照顧,組織把我介紹到群眾日報社,一邊療養,一邊參加一部分副刊的編輯工作。”(《李季文集》第4卷,第356-360頁)。
4.在上述一文中還寫道:“我前後兩次到過延安,第一次是從前方回來,隻住了一個月零幾天,就被分配到三邊工作去了;第二次是1948年夏天,我軍展開全麵戰略反攻,乘勝收複延安後,隨同報社一起回到延安的。這一次是住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李季文集》第4卷,第362頁)。
5.詩人在1980年3月8日晨臨終前寫的《三邊在哪裏?》的遺稿裏稱:“1943年春天,當時我還是像你這樣二十剛出頭的青年小夥子。頭一年冬天,跟隨一支部隊,穿越一道又一道難度的封鎖線,迎著漫天的大風雪,從太行山回到延安。……”(《李季文集》第4卷,第380-382頁)。
以上幾處著重號是我加的,順便回複您查閱《現代漢語詞典》後,關於來延安還是回延安的注解。據我所知當時的西北局和群眾日報社的駐地在綏德。這樣計算李季在陝北的時間,才應該是“連皮”七年了。
二、關於《王貴與李香香》創作的地點和時間。您在複函中稱:“李季來三邊(包括鹽池縣)(應該還包括吳旗縣——筆者注),幾乎跑遍了三邊的山山水水,在靖邊、定邊、鹽池呆的時間都差不多。”論起創作時間或許在鹽池縣多一點,在我拙文裏並沒有否定這一點。但是,這不能說李季創作《王貴與李香香》的地點就隻有鹽池一個縣!
您和張樹林執筆寫的《陝甘寧邊區三分區大事記》一文中,在1945年欄目中12月底寫完後又稱:“是年,李季在擔任鹽池縣政府秘書時,業餘創作成功長篇革命敘事詩《紅旗插在死羊灣》(後改名為《王貴與李香香》),先後在《三邊報》和《解放日報》上發表,成為‘新詩歌的方向’。”這篇文章的說明③中聲明,“本《大事記》所記事件,凡有月日可稽者,即注明月日;凡日期不詳者則用‘本月’、‘本月初’、‘本月底’等代表;凡月份不詳者則用‘是年春’、‘是年秋’等表示;凡季度不詳者則用‘是年’等等表示。”(《陝甘寧邊區概述》第295、305頁)。
我認為,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當時初稿標題是《太陽會從西邊出來嗎?》執筆創作地點是鹽池,時間是1945年12月,依據是:
1.詩人在《我的寫作經曆》一文中寫道:“1945年底,我在陝甘寧邊區鹽池縣政府工作時,根據我在三邊工作幾年所接觸了解的三邊人民在土地革命中的鬥爭和我收集許多三邊民歌‘信天遊’寫了《王貴與李香香》”(《李季文集》第4卷,第507頁)。
2.詩人1959年5月7日於北京北郊醫院中的《〈難忘的春天〉後記》一文中寫道:“盡管我在1945年冬天,並在次一年的秋天,寫作和發表了那一部被人稱為我的處女作的長篇敘事詩,但是,嚴格地說,我還不懂得一個寫詩的人,應該怎樣工作。”(《李季文集》第4卷,第482頁)。
3.1946年9月22日,《解放日報》開始發表詩人的《王貴與李香香》,當天配發署名解清的文章《從〈王貴與李香香〉談起》文章中稱:“《王貴與李香香》的作者李季同誌,是河南人,在鹽池縣政府工作。因為喜愛文藝,因為想反映些自己工作裏的見聞,就常抽空寫些通訊、小說和詩歌,用‘裏計’、‘李季’、‘李寄’的筆名向《解放日報》投稿。”(《李季作品評論集》第25頁)。
4.建國前後出版了各種不同版本的《王貴與李香香》,落款時間為1945年12月,但地點是四個樣:①於陝北鹽池;②於鹽池;③於三邊;④於陝北三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