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機構對農戶信貸配給下的差別定價及利率浮動策略(1 / 2)

金融機構對農戶信貸配給下的差別定價及利率浮動策略

財政金融

作者:袁坤

摘要:在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的的情況下,我國的各項事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成就,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想要保證國家各項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加強農村建設,近些年新農村建設取得了輝煌的長久,尤其是在農村金融建設方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加大了對三農的信貸支持力度,於2014年將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分別下調兩個和0.5個百分點。並不斷導入創新思路,推動涉農金融機構改革,構築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但是對於現代農戶信貸配給的定價和信貸的利率上還存在則一定的偏差。本文就主要根據金融機構向農戶的放貸情況,並根據這些情況研究農戶信貸配給下的差別定價,探究農戶信貸配給下的利潤浮動。

關鍵詞:農戶信貸 差別定價 利率浮動

一、金融機構向農戶放貸情況

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農村工業化程度不斷提升。農戶借貸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是為了生存和應對突發事件、重大事件,現在變為為了進行擴大再生產、步入工業化領域以及商業領域或者為了消費的目的而信貸。多元化的信貸目的也是信貸的額度逐步攀升。但是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對農戶的信貸需求滿足的卻十分有限。從《農村金融發展和高淨值家庭的財富管理報告》中顯示,我國農戶將接受民間信貸作為信貸選擇首選目標,而且有超過半數的人有參與民間信貸的經曆。由於辦理程序複雜、利息高以及抵押物不足等原因導致向正規信貸機構申請信貸在農戶心中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與此同時,《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報告2014》也傳遞出了同樣的信息。該報告顯示,農村家庭的正規信貸可得性約為27.6%,低於40.5%的全國平均水平。農村民間借貸參與率高達43.8%,民間借貸活動非常旺盛。至於未能獲得銀行貸款的72.4%的農村家庭中,有62.7%的農村家庭雖然需要資金但是沒有到銀行申請,隻有9.8%的家庭向銀行提出申請貸款但是被銀行拒絕。在農村地區,家庭開戶行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信用合作社、中國農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

二、農戶信貸配給下差別定價的分析

(一)信貸配給下的差別定價出現的原因

農戶信貸配給的差別定價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農戶利率的收繳情況影響金融機構的相關收益,所以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的差別。這些差別主要體現在金融機構的信貸利率往往被限製在較低的收益範圍內,麵對農戶超額的資金需求,金融機構無法或不願提高利率,而采取非利率的貸款條約,這種非利率的帶框條約中就包括差別定價,差別定價的出現是根據農戶的信貸額度大小來定價的,將導致一部分農戶自動的退出信貸活動中,這樣以便於平衡超額需求。

(二)農戶信貸配給下的差別定價的研究

農戶信貸配給下的差別定價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受國家農村利率與金融機構向農戶提供信貸供給的影響。差別定價一方麵可以減低農戶的信貸風險,通常情況下,農戶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也許在信貸發生之前,商業銀行對其進行過必要的信用等級審核,相信其有償還能力和償還信用保障。但是由於農戶受自身素質的限製以及對於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當信貸的歸還更多的寄托於個人的自願歸還、維護自身信用的時候,如果他們遇到困難,就會選擇逾期不還貸款或者不還款,導致信貸風險產生,在這種情況下差別定價的出現,會在一定情況上降低這種風險的出現,一旦農戶自身接受不了這種差別定價,那麼將自動的退出信貸活動中。表麵上這種差別定價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並沒有實際解決農戶的信貸問題,國家金融機構采取的信貸活動主要為了解決農戶在生活中的經濟困難,不斷的滿足農戶的經濟需求,但是這種差別定價對農戶的信貸起著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相關的金融機構應該針對開辦鄉鎮企業的農戶,成立小企業信貸服務中心,對於相關信貸業務統一管理、集中辦理。為了增強風險防範能力,采取動態方式,並根據接受年檢和季檢企業的財務情況和非財務因素,對其授信給予保持、增加、降低、取消等檢查結論,如果發現存在問題,就及時采取有效地措施及時防範風險,保證農民信貸活動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