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聞鶯:“西湖十景”之一,地處西湖東南隅湖岸。南宋時為皇帝禦花園,稱“聚景園”,現擴建為大型市民公園。以青翠柳色和婉轉鶯鳴為景觀基調,園林布局開朗雅麗,優遊其間,心曠神怡。

傳說西湖原來隻有九景,有一處風景柳浪聞鶯是後來加上去的,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早先,杭州有個叫“柳浦”的地方,滿村是密層層的楊柳,一排排的破院。住在這裏的三百來戶人家,都是郡王府的織錦戶。他們家家織得好錦,有一手好手藝;但家家都很貧困,過的是苦日子。有一戶人家母子倆相依為命,兒子名叫柳浪,是個好後生,手藝很高,但因為窮苦,年紀不小了還沒有娶媳婦。柳浪的心事,從來不向人透露,隻向那柳林裏的黃鶯傾訴。這黃鶯也真懂事,天天飛來為柳浪唱歌,陪他織錦,日子一久成了知心朋友。

有一天,柳林裏轉出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圓眼睛,瓜子臉,一身金黃衣衫,顯得十分俊秀,她就是鶯姑娘。鶯姑娘偷偷地在窗口看柳浪織錦,想進屋裏去,又有點害怕。這時,正好來了張二嫂。她是個熱心人,喜歡管閑事。看到有個姑娘偷偷看柳浪,心裏暗暗好笑。不料這姑娘一見二嫂,就迎上去叫聲“姐姐”,還說自己是她的表妹金衣。二嫂揉揉眼睛,想,我哪來的表妹呀?但經不得姑娘連聲叫喚,有點迷糊了,好像娘家真有個金衣表妹。鶯姑娘又編了一些家事,最後說是投奔姐姐來的。二嫂聽她這麼說,又仔細瞧瞧她那模樣,心裏盤算一番,就過去高聲朝屋裏喊道:“柳浪!你出來見見我的表妹!”柳浪在屋裏織錦,他今天聽不到黃鶯鳴叫,正在納悶哩!聽到喊聲,出門一看鶯姑娘,竟覺得十分麵熟,就笑吟吟地望著她。鶯姑娘紅著臉,也不說一句話。二嫂見了,拍著手說:“真是天生的一對!”就進屋去找柳婆婆了。

這樁婚事,經二嫂一撮合,大家都願意,就定下來了。柳婆婆更是高興得合不攏嘴,準備為兒子辦喜事。

這一天,剛逢三六九日,是繳錦的日子。柳浪定了這門親事,心裏樂滋滋的,就背起錦,興衝衝地跟著鄉鄰到郡王府去了。

那郡王是皇帝的侄兒。這一年皇上正要過六十大壽,郡王準備選一匹最精美的錦緞奉獻上去,就在繳來的彩錦中挑選起來。可是看來看去,挑來挑去,都不滿意。後來看到柳浪織的那匹錦,才連連說好。但一聽說這錦名叫“西湖九景緞”,連忙搖頭說:“九字不到頭,不能慶萬壽。”就立刻喚進柳浪,要他在一夜之間趕織“西湖十景緞”,還規定這新添的一景要有聲有色。

柳浪高高興興去繳錦,卻帶著這災難回家來了。

鶯姑娘在村口等柳浪,見他回來,喊他不應,問他不響,隻聽他自言自語地說著:“有聲……聲……”鶯姑娘告訴他,家裏米不止一升,有二升,夠吃三頓了!柳浪又自言自語地說:“有色,色彩……彩……”鶯姑娘再告訴他,二嫂送來一盆鯗,門外挑來一些菜,有葷有素了!柳浪還是焦急地自言自語:“一夜織,織……織……”鶯姑娘又告訴他,婆婆已經在煮飯了,你不要急!

後來,把事情弄清楚了,鶯姑娘說:“有色容易,一夜間織成也不難,隻是有聲怎麼織呢? ……”她一邊說,一邊想,後來笑了起來:“有了有了,你不要急,今夜我們夫妻倆同織就是了。”柳浪聽鶯姑娘說能織,憂愁丟了一半,又怕媽媽擔憂,要鶯姑娘暫先瞞著。

當晚,柳婆婆聽說他倆要同織一匹夫妻錦,安心去睡了。柳浪整絲上機,開始織起來。鶯姑娘卻推說要去燒壺滾湯,走出了機房。

這有聲有色的一景,到底該怎樣織,鶯姑娘實際也心中無數,她想找眾姐姐去商量。趁著月上柳梢的時候,她走到堤邊,輕輕地叫了三聲“姐姐”。

一會兒,畫眉鳥、八哥鳥、百靈鳥、芙蓉鳥都飛來了。她們聽說要織有聲有色的美錦,也想不出好辦法。畫眉鳥拉著楊柳條,叫道:“好姐姐,你替我們想想辦法吧。”楊柳笑笑說:“這有什麼難,織上楊柳就有色,織上黃鶯便有聲。”

鶯姑娘送別了姐姐們,急忙回到機房。這時已經是三更天了,柳浪心靈手巧,也已織到第五景了。鶯姑娘就接過魚梭,坐上機架,繼續一梭一梭地織下去。柳浪在一邊,看她織好了一景又一景,開始織第十景了,先是

一條堤,再是一個舊祠堂,以後是成行的楊柳。柳浪看得著急起來,說:“這倒像是我的家,怎麼稱得上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