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的目的在於幫助客戶、服務別人,很多創業者或者做企業的人,上來就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高度,張嘴就談什麼文化啊民族啊,說自己不是為了賺錢而創業。其實大家別把錢看得太輕,如果沒有錢你創什麼業,創業不為了賺錢你幹什麼?
創業者要實事求是,擺正創業的目的和錢的位置。創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創業的結果讓創業者得到了很多錢。錢是資源,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好,是為了幫助更多的客戶,服務別人,幫助別人。
--馬雲語錄。
機會就在有人抱怨的地方
機會在哪裏?我告訴自己,也告訴年輕人,機會就在有人抱怨的地方。當有人抱怨時,機遇也同時存在。尤其是在中國,每個人都在表達不滿。當每個人都在抱怨的時候,機會就出現了。處理不滿,解決存在的問題,如果你跟其他人一樣抱怨,你也沒什麼希望了。所以當我聽到別人埋怨時,我就會覺得很興奮,因為我看到了機會,會想我可以為這做些什麼。
--2013年12月10日馬雲在韓國首爾大學的演講
觀點分析
2013年12月10日,馬雲受邀到首爾大學演講,麵對朝氣蓬勃的韓國大學生流露出“詫異”的眼神,他說:“在中國,有淘寶、百度和騰訊,我們已經沒有機會了?我想在韓國情況相同,每個人都會覺得,已經有這家公司了,我們該如何生存?10年前,我對比爾蓋茨也有同樣想法,因為微軟,我沒有機會了;因為Google,我沒有機會了。不是的,機遇無處不在。因為互聯網,因為雲計算,因為‘大數據’,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機會。”
“我對未來有期望,我知道終有一天,若我不努力工作,我不會有機會。過去的14年給我一個深刻的感觸,我希望與所有認識的年輕人分享,今日很艱辛,明天會更困難,後天會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會在明天的晚死去。”
“今天,當你還小時,想法要大,做事要細微。當你變得大時,要想到小的,多做點事。現在,我們阿裏巴巴的發展規模這麼大,要想到創造就業,幫助貧窮地區富起來,改變中國的環境。這是三項抱怨,也是三個機遇,就是在這裏,任何人能解決這些問題,便可以長久活下來,簡單又容易。但這些問題不可能一日解決,問題和機遇一樣長期存在。”
馬雲向韓國年輕人傳授的“阿裏巴巴文化的核心”就是:一要相信未來機會無處不在,二要努力工作才有機會,三要解決社會問題才能長久存活。馬雲的成功正是基於這三點。1999年,就是因為堅信互聯網就是未來,互聯網能改變這個世界,互聯網的機會無處不在,馬雲才下海創辦了阿裏巴巴。在創業過程中,馬雲又不斷以“湖畔精神”,激勵阿裏人努力奮鬥、堅持不懈。阿裏巴巴做大之後,馬雲又想著如何解決社會問題,要創造就業,要幫助貧窮地區富起來,要改變中國的環境。馬雲希望阿裏巴巴不僅僅是一家大公司,而是要發展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馬雲的方法論
在中國,每個人都在表達不滿,當每個人都在抱怨時,創業機會就出現了:處理不滿,解決問題。但如果你跟其他人一樣抱怨,你也沒什麼希望了。
做任何事,必須要有突破
8號呢(馮誌剛),你說你年紀最小,但是我發現這幾場比賽下來,沒人說你特別好,也沒人說你特別壞,年齡小不是一個什麼弱項,但是,如果沒人說你好,沒人說你壞,你不斷去想想看,自己在這裏創造了一個什麼樣的價值,在本場比賽而言,我希望你記住一點,做任何事,必須要有突破,沒有突破,就等於沒做,所以你去賓館跑的過程中,回憶一下看,為什麼去了以後無功而返,但是你要怎麼去突破,所以我想今後在做事的過程中,突破點一定要有。
--2007年,馬雲在《贏在中國》上的點評
觀點分析
2013年5月10日馬雲辭任阿裏巴巴CEO後,很多人認為馬雲就此功成身退,不再複出。沒想到的是,18天後,5月28日馬雲又啟動“中國智能骨幹網”(CSN),並擔任合資公司菜鳥網絡的董事長。
菜鳥網絡成立後,馬雲真正是退而不休,不時參與菜鳥網絡的商業活動。馬雲說:“我原以為辭任阿裏巴巴CEO,隻當董事長就不用再出來了,沒想到董事長的主要職責就是出台和走秀。”
菜鳥網絡的首期投資高達1000億元,第二期投資為2000億元,如此龐大的資金由阿裏巴巴、中國人壽集團、銀泰集團和中信銀行等多家公司提供。
馬雲計劃在未來5~8年內打造全國性的物流網絡,整合現有物流企業的網絡優勢,激發它們的運輸潛能,讓全國2000多個城市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
很多物流企業的貨運過程環節眾多、險象環生,而目前中國一天內大約有2500萬件包裹,要想實現始終如一的1天內送貨必達,猶如天方夜譚。
雖然前方的道路困難重重,但是善於創造奇跡的馬雲還是且試且行。成立阿裏巴巴後,馬雲發現物流費用是商品報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時候因為物流費用太高直接影響買賣雙方的網上交易。而阿裏巴巴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馬雲既要幫助網商們掙錢,還要幫助它們省錢。
馬雲控製不了廠家的生產成本,但是可以通過搭建物流平台削減網購交易中的物流成本。於是在2009年開始,馬雲就開始籌備智能骨幹網的建設,最終聯合多家投資機構、快遞公司做了一件“大事”,這是中國物流業的重大突破,除了馬雲,幾乎沒有第二個人會這樣做。正如馬雲所說,“做任何事,必須要有突破。沒有突破,就等於沒做”。
馬雲的方法論
作為一個創業者,就應該在多變的形勢麵前,保持一個善變的心態,打開思路,放手一搏。
不試一下怎麼知道行不行
我還記得剛剛從西雅圖回來,準備成立公司的時候,那天晚上我叫了24個朋友到我家,他們都是我在夜校的學生,包括一個82歲的老太太。我們開了個會,我說我們要做個Internet,說實在的,我對技術一竅不通,要講一個根本不懂的東西真是像癡人說夢一樣。
我講得糊塗,大家聽得也糊塗,最後有23個人說:這個事情是不能幹的,絕對是不行的,幹了是要闖禍的。隻有一個人說: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話,你倒是可以試試看。這個人現在在浙江省農業銀行。我第二天早上想了想:幹了,不管怎樣,我都幹下去。所以我說,我比今天的許多年輕人都強。有好多人都是:晚上想走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早上起來騎車又上班去了。
--2001年,馬雲在廈門會員見麵會上的演講
觀點分析
1994年底,馬雲首次聽說互聯網;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到互聯網。當他嚐試著在搜索欄輸入了“beer”,結果真的出現了美國啤酒、日本啤酒和德國啤酒等內容,但唯獨沒有中國的。馬雲又嚐試著輸入了“Chinese”,結果屏幕上顯示出:no data(沒有數據)。
互聯網在中國市場還是一片空白!這讓馬雲興奮起來,他覺得互聯網這東西將來肯定有戲!不安分的馬雲隨即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布。當時,馬雲把這個網站的名字都起好了--中國黃頁(chinapage)。
打算在中國做網絡的馬雲,回國後召集了他之前所有的弟兄,一番大論後,他宣布了要辭職,並自主創業的消息。弟兄聽完後一商量,除了一人外,其他人紛紛表示反對,但馬雲依舊下定了做網絡的決心。於是,馬雲東拚西湊搞到了10萬元啟動資金,拿著這筆錢,懷揣著自己偉大的理想,他踏上了創業之路,而且從此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後來,在提起當時的情形時,他說:“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經曆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如果你不做,總是走老路,就永遠不可能有新的發展。”馬雲認為當初並不是自己眼光好,而是因為自己夠勇敢,能夠排除萬難,朝夢想不斷前進。
馬雲的方法論
“試一試”往往是成功者的做法,而平庸者經常采取的做法是“看一看”。成功者在“試”的時候已經勝利地邁出了第一步,而平庸者在“看”的時候與成功還有千裏之遙。
小聰明不如傻堅持
傻堅持肯定要強於不堅持,能夠堅持的人都獲得了財富;而心思活絡的聰明人有時候不容易成功,堅持不下去是一個最大的原因。
--2007年馬雲在《贏在中國》的點評
觀點分析
2008年7月30日,阿裏巴巴董事部主席兼首席運行官馬雲在香港出席“精英論壇”時,與參加會議的香港年輕人分享他的創業經驗,“年輕人做任何事,都要執著地堅持下去,因為有堅持就會有奇跡。有時候小聰明還真不如傻堅持,守得住寂寞才能成器”。
馬雲一直不覺得自己是聰明人。“我從小其實很笨,腦子這麼小,隻能一個一個想問題,如果誰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馬雲這樣評價兒時的自己。
馬雲是個非常踏實的人,從沒有想過走什麼捷徑來獲得成功。對他來說,腳踏實地比什麼都重要,也比什麼辦法都有效。而對於經濟效益,他也看得很開,看得很長遠。他不希望自己總是為眼前的小利小益耍聰明、耍手段,他常常告誡自己:一個人如果隻想著掙錢,那麼就永遠不可能真正掙到錢,如果每一次生意都想要掙到更多的錢,那麼也許阿裏巴巴永遠都隻是一個小公司。
有一次,他在上海五星級酒店波特曼酒店宴請一位重要的客戶,結果一進酒店就被一個端著盤子的高帥服務生認出來了,服務生非常激動地對馬雲說:“啊呀,我認識你,我用你們阿裏巴巴的支付寶分期付賬,仔細算一下,可以省下一毛二分錢的利息。”馬雲沒有為這樣的客套話感到自豪,反而一直在想,如果這個服務生不是那麼聰明算計,也許今天就是酒店的經理了。
馬雲憶起自己曾經和同事們一起玩“殺人遊戲”,同事們串通好讓他做殺人者,表麵上大家還裝不知道,看他一個人在那兒自鳴得意地表演,以為大家都不知道他就是殺人者。這次經曆使馬雲悟出一個道理,就是永遠不要自以為聰明,把別人都看作傻子。
從這些小事中就可以看出馬雲這個人的本性,從來不耍小聰明,從來不去做小動作,也從來沒有耍過什麼陰謀。他堅信一件事隻要能夠堅持做下去,總是會得到回報的。正因為這樣,他堅持了十幾年,並且將阿裏巴巴推向了世界市場。
馬雲的方法論
世界上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堅持不到最後勝利的那一天。而“傻堅持”的人雖然被人看作是腦筋死板、不知變通,但正是這樣的人,才不會“顧左右而言他”,才能咬定青山不放鬆,才能幹出成績來。
要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
在杭州,我們過得非常非常艱苦,在我家裏日日夜夜地幹。我們的每一分錢都用得很省,大家把口袋裏的錢全部放到桌子上,我們規定:第一,不許向親戚朋友借錢,如果我們輸了就是我們輸了,別你們爸爸媽媽來找我,那事情就複雜了;第二,把一年的生活費留出來,其他的都放在桌子上,總共50萬元,我們估計能用到1999年的10月份,當時是1998年12月份。
--2001年馬雲在廈門會員見麵會上的演講
觀點分析
1998年12月,馬雲的北京大軍已經大舉殺回杭州。
在一個微風習習的午後,馬雲急匆匆地通知團隊成員到他家裏開會,告訴大家“有大事要商量”。等人員都到齊了之後,馬雲開門見山、直入正題地說道:“大家跟我從北京回來也有些日子了,現在我們要開始創業了。”
大家麵麵相覷,都不說話,聽馬雲繼續講:“這次我們一起創業,雖然是站在同一條船上、風雨同舟,但有幾個原則必須堅持:第一,你們不能向父母借,不能動老人的退休養老錢;第二,你們不能向親戚朋友去借,不能影響人家一輩子的生活。我們都是願賭服輸,即使真輸了也是輸自己的錢,大不了我們再重新開始,但絕不能讓家人跟著一起遭殃!”
大家一邊聽,一邊不約而同地點頭,顯然對馬雲的話表示認可。最後馬雲說:“現在,請把你們身上的錢放到桌子上!”說完這話,馬雲率先把自己的全部積蓄擺到桌麵上。
馬雲想得很周到,他真的是不希望這群人跟著自己一起賭而連累家人和親戚、朋友。盡管,跟著馬雲一起幹了那麼多年,這群人也有些好“賭”的心理,馬雲還是不想把“賭注”押得太大。
聽完馬雲的講話之後,大家就遵守“閑錢”原則,一萬、兩萬地湊,最後湊了五十萬。實際上,根本不是什麼閑錢,大家基本上都把家底子翻個底朝天了。當時的創業元老之一在後來接受采訪時還說過:“記得大家很可憐,每個人都是一萬、二萬、三萬的樣子,我覺得我們這幫人都有點好賭的心理。”
這群人就這麼窮嗎?工作了幾年就沒點可觀的積蓄嗎?事實就是如此。在外經貿部工作了15個月,工資也不低,按理說,這群人手頭都應該能攢下一筆可觀的存款的。但現實的情況是,大家都是年輕人,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消費水平本來就不低,再者大家當時也沒想過會有今天之“下場”,所以基本上都是“月光族”了。
在這次籌資大會上,大家七拚八湊的50萬元人民幣,也就是阿裏巴巴最初的啟動資金。
馬雲的方法論
馬雲讓團隊中的人和自己全部沒有了退路,那麼在他們麵前也就隻剩下了一條路:不成功便成仁。
讓全世界記住我們的名字
從我外婆到我兒子,他們都會讀阿裏巴巴。世界上幾乎所有語言對“阿裏巴巴”的發音都是“a-li-ba-ba”,也就是說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沒有困難地接受我們網站的名字。
--2002年馬雲接受采訪時的話
觀點分析
創辦阿裏巴巴之前,給公司起個什麼樣的名字曾經一時難住了馬雲。他苦苦思索了很久,但就是沒有一個朗朗上口、讓大家滿意的名字。
一次馬雲去美國出差,在一家小西餐廳裏麵吃飯的時候,在馬雲腦子裏突然蹦出了一個誘人的字眼兒--寶藏。互聯網本身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寶藏,等待著人們去挖掘、開發,這和阿裏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不是很像嗎?阿裏巴巴那種善良、正直、無私和奉獻的精神,讓馬雲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馬雲覺得,阿裏巴巴身上的精神,是他所要創辦的公司未來應該具備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