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子丹跟荊軻就刺殺的細節,進行了一場認真而好笑的謀劃。

太子丹說:“足下偽裝成使者,劫持秦王政以後,逼著他在朝堂上簽訂條約,返還秦國侵奪諸侯的所有土地,就像當年曹沫劫持齊桓公一樣,這是刺殺的上上目標。”

我們說,太子丹真是癡人說夢。憑一兩個人拎著一柄小匕首進入不測之強秦,就想帶著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出來,這個想法實在太折磨我們的想象力了。

當年曹沫劫持齊桓公屬於特殊曆史情況:當時曹沫用劍逼著齊桓公,要求齊國退還侵占魯國的“汶陽之田”。齊桓公迫於性命之憂,無奈答應了。會盟結束後,齊桓公回國,當即就想賴掉汶陽之田不還,因為按習俗,被脅迫的盟誓是可以不算數的。當時的管仲持反對意見,認為齊國國力尚弱,又有稱霸的想法,必須信守會盟上的承諾,還是把汶陽之田還了吧。

這個故事給我們兩個啟示,一是齊桓公客觀上完全可以不履行承諾,不還田。二是齊桓公之所以履行承諾,不是因為當初怕曹沫砍死他,也不是因為怕老天爺劈他失信,而是由於齊國當時尚弱,尚未稱霸,迫於國際輿論,為了獲得諸侯人心,所以用還田的手段賣乖,雖然失去了土地經濟利益,但是收獲了很多非經濟的政治利益。

世易時移,現今的秦國大不同了。秦國對六國是壓倒性優勢,不在乎國際輿論,也無所求於六國的支持。即便秦王政被劫持了,答應還地了,秦人事後也絕不會履行自己還地的承諾的。

當然,你可以說,荊軻劫持秦王政後,可以把秦王政的耳朵一直揪著,一直揪到燕國去,扣留下來。然後命令秦國還地,否則就不放秦王政。這個想法也夠荒謬至極,一是當時沒有直升飛機,恐怖分子和人質沒法坐飛機離開秦國到燕國。

二是,即便劫持秦王政人燕,秦國也不會還地的。當年楚懷王被劫持到了鹹陽,寧可死在那裏,也不肯割讓巫郡黔中之地。秦國人即便犧牲了秦王政,也不會退還祖宗六代辛苦擴張積累下來的土地的。

三是,即便秦國還了地,但目前六國經過與秦人的百年激戰,士卒傷亡殆盡,兵力枯竭,韓國已亡,趙國行將就滅,是守不住那些被歸還的土地的。以秦軍的戰鬥力,轉瞬之間就可以又奪了去。

看來,劫持秦王政從技術上到效果上,都不現實。於是,燕太子丹也沒太指望這個,而是關鍵提出了下策:當場刺死秦王政。

也許這麼做,還能讓太子丹爽一把,報掉從前受辱於秦王的一己私怨。

但是,代價是什麼呢?

代價就是燕國陪著倒黴,被提前滅亡。

燕太子丹刺殺秦王政,不論殺成了也好,沒殺成也好,秦國都會大舉報複燕國,乃至滅掉燕國。

雖說燕國遲早要亡,但為了報自己的私仇而讓國家提前滅亡,這是對國家的不忠。

不管怎麼樣,當太子丹一行人把荊軻送出燕境的時候,燕國的命運已經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