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往往被稱作虎狼之國,因為它侵略成性,殺戮太多,這大約是事實吧。但當時戰國時代,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山東六國之間的互相攻侵和殺戮,又何嚐一時一刻停止過呢?
齊國曾經兼滅過燕國,齊燕之間的“權之戰”,覆殺燕軍十萬。楚國曾經吞滅吳越和魯國。趙國曾伐滅中山。魏國曾滅衛國。齊、魏、趙一度宰割宋國。而燕與趙的戰爭,更是累年不斷,規模動輒十萬以上。魏國直到亡國前夕,還在戀戀不舍地進攻楚國。這些戰爭,不都是伴隨著殺戮和流血嗎?六國之間的戰爭殺傷,並不比秦人造成的少。傷者相扶於道路,人民折頭絕腹。奈何隻批評秦國是虎狼呢?
藺相如曾說秦國是虎狼之國,但是他自己不也帶著軍隊入侵過齊國,一直打到了齊國平邑嗎?難道他就是正義之國嗎,他的軍隊就不“暴”,而是笑眯眯地去齊國扶貧嗎?
秦國的擴張,不過是列國兼並混戰中的一部分。如果說秦國是強暴的,那麼列國就都是凶猛的鱷魚。齊國占領燕國後,“殺其父兄,係累(用繩索縛著牽著)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殘暴的行為導致燕國人民群起反抗,齊軍不得不從燕國撤出。樂毅率領燕軍占領齊國,也是燒殺搶掠和屠城,由於齊國人的反抗,最終從齊國退出。要說暴的,反倒是這些弱小的六國。而秦國在占領區政策得力,未見反複。譬如在巴蜀,搞了都江堰工程,前後一萬多家的秦人移民到那裏去支援建設,這些都是積極的路子。
其實,人類曆史上都必然有這樣一種過程:城邦國家向帝國過渡,期間伴隨著城邦之間的混戰。對於中國,就是諸侯列國的混戰。這種列國戰爭,包含秦國發動的在內,不能以“侵略”簡單名之。它是走向大帝國的必然過程。秦國不過是在百餘年的競爭混戰中獲得了勝利,結束了諸侯割據紛爭的深重災難,它打的是一場積極的終結戰爭,而不能說是侵略戰爭。
列國間的兼並爭霸,固然慘烈,但亦有其積極意義。正是幾百年風起雲湧的諸侯戰爭,促進了列國的競爭和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所以春秋戰國時代,成為中國文明的大爆發點,是中國最富於創造性的時代,就像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發,孕育了未來中國兩千年的文明根底。
春秋戰國,是文明曙光出現的時刻。大秦帝國的建立,則使文明進入光天化日。
不過,把秦始皇視為我國古代罕見的一世雄主,也過譽了。他不過是踩在秦昭王五十六年經營的肩膀上,用十幾年的摧枯拉朽,收獲了輕而易得的帝國--大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