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六 先秦大脈絡(1 / 1)

先秦的人類社會,可以說是貴族與布衣士人勢力消長的過程。春秋與戰國不同,春秋是世襲社會,平民安於其位,沒有蘇秦、吳起這樣的人,也沒有陳勝、吳廣那樣出位的思想(王侯將相,我也要去當當),因此社會局麵和統治格局非常穩定。但戰國是士人崛起的時代,秦大力推動了士人的解放(包括吸引和任用六國的士人),借助他們的才智和爆發力,破滅了六國,但隨後秦朝又在控製士人方麵無計可施,終於帝國毀滅。

秦朝後來遷徙豪強,加強刑罰和政策控製,焚書,興用民力打匈奴,都可以理解為是為了削弱六國地區的布衣士人力量,以維護帝國新貴的統治,但是終於被反彈力給覆滅。秦之與士人,可謂“成也由之,敗也由之”。

春秋是世卿貴族政治,戰國是布衣官員政治,後者帶來了國力的發展和相應的戰爭慘度加強。中國曆史的分水嶺,不在秦之統一中國,而是春秋與戰國兩時段之間。從政治模式上看,戰國與秦漢一樣,隻不過列國沒有合成一個,但政治模式上,六國內部與秦漢差不多,都是“君主十布衣”官僚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