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到春秋到戰國,貴族的道德和小民的智力,相繼疊代,在戰國時代已經是蘇秦、張儀、吳起、商鞅、呂不韋這些布衣士人馳騁天下,不過,他們還是在貴族至少是君族的領導下,到了秦以後,陳勝、吳廣、項羽、劉邦作為布衣的代表,已經獨立在建立政權了,最終收獲了平民皇帝劉邦創立的漢。
所以,從貴族(重道德)的理想世界(春秋),蛻變成布衣(重智力)的現實世界(戰國),一路走來,挾著貴族的某些殘餘精神,以及平民的新生特質與躁動,就形成了秦漢人的麵貌,塑造了漢人(包括漢末三國人)的模樣,或者說基質。
這就是中國人,但也隻是漢朝的漢人。至於當今的中國人,在其基礎上,又有變化,譬如後來的佛教也影響了國人。如今的國人又受到了西方的部分影響,所以,與當初的“漢人”還是不一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