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孔淑芳隻魚扇墜傳(1 / 3)

入話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話說弘治年間臨安府旬宣街,有個富翁姓徐名大川。娶妻戴氏,俱以五十有三,止生一男,名徐景春。其年二十有六,善調詩韻,經營為業。

其時春間天氣,景物可人,無以消遣。素聞山明水秀,乃告其父母,欲往觀看。遂分付琴童,肩挑酒壘,出到湧金門外,遊於南北兩山,西湖之上,諸刹寺院,石屋之洞,冷泉之亭,隨行隨觀,崎嶇險峻,幽澗深林,懸崖絕壁,足跡殆將遍焉。

正值三月之望,桃紅夾岸,柳綠盈眸。遊魚跳擲於波間,宿鳥飛鳴於樹際。景春酒至半酣,仰見日落西山,月生東海,喚舟至岸,命琴童挑酒樽食壘,取路而歸。還了舟銀,迅步而行,至於漏水橋側。琴童或先或後,跟奢徐生。徐生忽然見一美人,娉婷先行,侍女隨後。美女雲鬟綠鬢,綽約多姿,體態妖嬈,望之殆若神女。怎見美人好處。詞雲:

秋水橫隻眼,春山列兩眉。芙蓉麵仿海棠姿,卻與舞風楊柳鬥腰肢。琢削冰為骨,妝成雪作肌。不須傅粉抹胭脂,可愛自然顏色,賽過西施。

徐生觀之,神魂飄蕩,歎賞人間罕有,世上無隻。美人亦眉目留情,依依不舍。忽言曰,“湖山如故,風景不殊。時移世換,令人有黍離之悲。”

徐生趨前揖之曰,“娘子何以獨行,知其景趣。”

美人笑曰,“妾與父母同行踏青遊玩,至於玉泉寺內。王孫公子,士女佳人,出入縱橫觀賞,池中金鯉,湧躍紛紛。其時失群於父母,欲取路回歸,不想迷蹤失址,遂爾落後。”

生問姓名居址,美人曰,“妾姓孔,小字淑芳,湖市宦家之女,排行第二。家事零替,父母與兄同居,仍鮮族黨,止妾一身,與玉梅僑居於西湖耳。”

生稱送之,美人笑曰,“官人可能垂盻,敝居咫處尺,同行何如。”生欣然並肩而行,極其款昵。至晚月上東軒,蓮開南浦。逕造女室,至一小軒,名曰幽軒。前有葡萄一架,鬆柏數株,靠牆結一翠柏屏風,軒內鋪設琴棋書畫。八仙桌上,菖蒲水底,寶鴨香焚,輕煙馥鬱。

生與女並肩而坐,女命丫鬟附耳低言,排列肴饌於秋香亭下。飲至數杯,即挽生就寢,與生枕席之歡,共效於飛之樂。女謂生曰,“與君宿緣,同衾共枕。”女口占詩一律,

玉砌雕欄花一枝,相逢卻是未開時。

嬌姿未慣風和雨,分付東君好護持。

生曰,“護持之心,我已知之。弟今日能容,庶乎他日見愜。”女曰,“妾年珠幼,容貌醜陋,感君不棄,方薦枕席耳,惟君憐之。”二人解衣卸帶,極盡歡娛。細語嬌聲,觸心聒耳,正是:

雲淡淡天邊鸞鳳,水沉沉交頸鴛鴦。

寫成今世不休書,原結來生歡喜帶。

徐生繾綣綢繆之際,朦朦朧朧,如癡如醉。將有一更天氣,昏迷不醒。

且說徐生父母,見子遨遊未歸,倚門懸望。忽見琴童,挑了酒尊食壘回來,便問,“官人何性。你為何獨官先回。”

琴童曰,“官人秤還船錢,在路緩緩來矣。”再審問間,不覺樓頭鼓起,僧寺鍾鳴。細思醉倒於街衢,存想或投於楚館。欲往尋訪,不知其所。城門既闔,舉家憂惶。挨了一夜,直至五更,徐大川愴惶走起,與仆挨步尋訪,杳無蹤跡。

忽有右鄰張世傑糴糶為活,是日市罷,沿河取路而歸。行到新河壩上孔墳之側,隻見綠檜青柏,喬鬆密草,穀為悲鳴,野猿哀叫。又聞墳內唏噓,似有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