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奪舍(1 / 2)

蕭奇還沒來得及睜開眼睛,就聽得周圍廝殺聲傳來。

出於本能,他立馬趴下,雙手抱頭。而周圍傳來的“乒乒乓乓”的聲音,讓他知道周圍的人肯定不會是在做什麼好事。

過了一會兒,他的雙眼開始適應了陽光,眯著的眼逐漸睜大。

可是眼前的景象又讓他下了一跳——大地上幾乎沒有什麼活人,地麵上幾乎都是屍體,而那些聲音都是從天空中傳來!

看樣子,這些屍體應該是剛剛死亡不久的。不少屍體仍在冒出血液。天空中不時地繼續掉落下幾具屍體。這樣的景象,讓蕭奇覺得很不真實。

蒼涼的大地上,很難看到什麼植被。遠處有幾座山在蔓延著。赤色的大地上,零星的插著一些劍。

血腥味傳到蕭奇的鼻中,讓他感覺很怪異。血液的氣息,讓蕭奇的大腦感覺一陣眩暈,過了一會兒,他的肚子開始翻江倒海。可是明明想要嘔吐,卻發現自己怎麼都嘔吐不出來,隻能幹嘔著。

那些人正在天空中互相廝殺——就像古代的那些神話世界一般。

禦空而行、禦劍廝殺、身穿古代的衣服……

蕭奇就這樣半張著嘴巴,一動不動的。

“救……救我……”不遠處,有一個聲音傳來。

蕭奇循聲而望,卻發現不遠處的一個屍體堆裏麵,正有一個人對他招著手。

不知為何,他感覺那人說的話,很像中國古代語言的發音,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古漢語。蕭奇曾經在網絡上看過一段視頻,講解的是古漢語的發音情況。他了解到,世人所稱的古漢語,其實大部分是中國的方言集合,客家話和粵語以及閩南話的結合體。

盡管蕭奇沒有係統學過閩南話,但是身處南方的他,還是對客家話與粵語有著一定的了解,所以這也就是為何他能聽懂那人說話的原因。

那人雖然也是躺在地上,但是似乎手臂還可以動。他看到了蕭奇,就挪了挪身子,對蕭奇招招手,希望他可以看到自己。

蕭奇正在思索著要不要過去。畢竟,這個地方是哪裏他還不清楚。

從一方麵來思考,蕭奇認為他現在還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不知道哪方是正義的一方。雖然戰爭的雙方都會認為自己是正義的。

另一方麵來說,正如他們的穿著,這個時代肯定不會是自己一開始的地球,至少,不會是這個時代的地球。

但是不管怎樣,蕭奇覺得出於人道主義,還是要去看看的,盡管他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蕭奇慢慢的走上前,在前往那個人的過程中,他注意到就在身旁,有一具屍體上麵插著一把短劍。

盡管四周的血腥味讓他很難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蕭奇愈發的適應了。

蕭奇慢慢的往前走著,經過那具屍體的時候,他悄悄的用右手將短劍拔了出來,藏在了身後。

“我有什麼能幫上忙的嗎?”蕭奇走到那人身旁,卻沒有離他很近,相距有大約兩米左右。盡管是說著不是很流利的古漢語,但是蕭奇拿著劍的右手卻忍不住在顫抖。

“小兄弟……救……救我……”那人身穿青色的儒服,算不上明顯的劍眉說明這個人也是一個堅毅之人,而他此時卻忍不住向蕭奇求救,這就足以說明他所受的傷有多大。

“那……我能幫你什麼呢?”蕭奇皺了皺眉。

“借……借你……”那人顫顫巍巍的伸出自己的右手,試圖抓住蕭奇的手臂。他的下本身都沒有了,仿佛古代的腰斬。盡管他在不停的流著血,可是他似乎還沒有衰弱的跡象。

蕭奇看著這個人的眼睛,思索著要不要彎下腰去挺清楚他所說內容。但是,這個和上古神話世界很相似的地方實在不敢讓他掉以輕心。他不是書呆子,盡管喜歡古代的文化,但是對於時下流行的書籍還是有著一定的了解的。也知道傳說修仙之人的厲害之處。

至於為什麼那麼相信這是一個可以修行的世界,不僅僅可以從那些飛在天上的人的行為得到解釋,也可以從中國古代的書籍當中窺看一二。例如當年詩仙李白那句詩: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

世人隻知是李太白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卻不知道這個其實是他當年的真實寫照。他所描述的不是一個詩句,而是一個可以修行的世界。

世人都說《道德經》是一部感悟人生的書籍,也是一部道家經典,卻不知道《道德經》其實分為上下兩部,分別為《道經》與《德經》。上部講述功法,下部講述人生。

這也是為什麼《道德經》被稱為道家經典的緣故。隻是在後來的曆史發展中,《道經》在戰亂中遺失了,留在世間的隻是《德經》。

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隱晦的證據,可以證明在遠古或者上古的神話時代,修行時的確存在過的。而這個隱晦的表示,也讓此時的蕭奇不敢掉以輕心。因為他從未接觸過修行之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他們的厲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