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對這樣的故事並不陌生:年輕有為的大學在校生窩在宿舍裏開創未來;他們天馬行空,掌握新科技,滿懷激情,赤手空拳打天下;早早的成功讓他們籌得資金,把令人稱歎的新產品推向市場;他們雇用朋友,組建明星團隊,世界無法阻止這些年輕人的腳步。

那正是十年前的我:當時正鼓搗著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之後又經曆了好幾次創業嚐試。我格外清楚地記得那個時候:那個意識到公司即將倒閉的時刻。我和我的創業搭檔一籌莫展。互聯網泡沫破滅,而我們已經花光了所有的錢。我們千方百計地想要再籌集一些資本,卻無計可施。那場景就好像好萊塢電影的分手戲:天下著雨,我們倆站在街上爭執,甚至無法對下一步何去何從達成一致,於是各懷怨怒,轉身而去,分道揚鑣。兩人在雨中迷途、各奔東西的情景,暗示了公司失敗的結局。

這是一段痛苦的記憶。之後,公司又勉強維持了幾個月,但我們的狀況已毫無希望。曾幾何時,我們看上去事事如意:有一個好產品、一支很棒的團隊、出色的技術力量,以及恰逢其時的創意。當時真是萬事俱備。我們開發的是一種讓大學生們在網上創建個人檔案的方法,讓他們可以與人共享這些檔案,例如雇主。盡管想法不錯,但因為不知道如何把產品理念轉化為成功的企業,我們的失敗從第一天起就注定了。

假如你從未經曆過這樣的失敗,很難想象其中的感受。那就好像是天都要塌下來了,你感到自己被耍了。雜誌上的故事都是謊言,成功並沒有伴隨著埋頭苦幹和堅持不懈接踵而至。更糟糕的是,你對員工、朋友和家人的種種承諾無法兌現。而那些當初認為你出來單幹是愚蠢之舉的人更是顯得早有先見之明。

事情本不該變成這樣。在報紙雜誌上、在電影大片裏、在無數博客中,我們聽到的是成功創業家們的祝禱:有了決心、才智、好的時機,還有最重要的——出色的產品,你也可以名利雙收。

一些造夢行業不斷向我們講述這樣的故事,但我早就意識到,它隻是個傳說,我們聽到的故事是有選擇性的,而且全算得上是事後諸葛亮。事實上,在和幾百位創業企業家的工作接觸中,我親眼目睹了一個個充滿希望的開始大都黯然收場。殘酷的現實是:大多數創業以失敗告終;大多數新產品並不成功;大多數新企業無法支撐到大展身手的那一天。

但是,關於堅守、創新天才和努力工作的故事卻一直存在。為什麼它們會如此受歡迎?我想,在這些引人入勝的現代版白手起家的故事裏,有些東西極富吸引力。隻要你手上有好產品、好創意,成功看起來觸手可及。這意味著平淡的細節、乏味的瑣事和細枝末節的各種抉擇都無足輕重。隻要動手做起來,功到自然成。而大多數人都會遭遇到的失敗一旦發生,借口也是現成的:我們的產品不夠好,我們不夠有遠見,或是沒能得天時地利。

身為一個創業者十年有餘,我不再做上述之想。我從自己的成敗以及他人的經驗中認識到,正是那些乏味的瑣事和細節才至關重要。新創企業的成功不在於優良的基因,或生逢其時其地。它可以因為遵循了正確的流程而獲得,也就是說,成功是可以習得的,是可以傳授的。

創業即是某種形式的管理。是的,你沒看錯。我們對“創業”(entrepreneurship)和“管理”(management)這兩個詞的認識截然不同。近年來,這兩個詞一個給人感覺很酷、富有創意、飽含激情,而另一個則沉悶、嚴肅、不夠刺激。現在是到了打破成見的時候了。

讓我來講一個再次創業的故事吧。2004年,一群創業者剛剛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而他們先前創業嚐試的失敗已盡人皆知,信譽跌到穀底。他們此刻胸懷大誌,希望通過一項稱為“虛擬人像”(avatars,要知道這個概念可比詹姆斯·卡梅隆的熱賣大片更早問世)的新技術改變人們的交流方式。他們追隨著夢想家威爾·哈維(Will Harvey),實現哈維描繪的動人藍圖:人們以虛擬形象和朋友交流,在互聯網上聚會。虛擬形象既讓他們緊密相連,又能保證安全和匿名狀態。更妙的是,因為要裝點這些化身所處的數字虛擬生活場景,使用者們會自己去設計服裝、家具和各種配件,並相互購買。這樣一來,產品開發者就無須做這方麵的預設。

創業者麵臨的製作挑戰是巨大的:要創建一個虛擬世界,由用戶生成內容,建立網上商務引擎、微支付係統,以及必不可少的能在每台個人電腦上運行的三維虛擬人像技術。

我自己就身處這個再次創業故事當中。我是這家名為IMVU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在職業生涯的那一刻,我和我的創業搭檔們決心要犯“新的錯誤”。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錯的”:原本應該花幾年時間來完善技術,我們卻在早期就開發了一個最小化的可行產品,它糟糕透頂、漏洞百出,並且存在穩定性問題,隨時會讓電腦係統崩潰。在遠未作好準備之前,我們就把它推向受眾。而且,它還是收費的。抓住了最初一批顧客後,我們不斷修改產品,每天推出十幾個新版本,這已遠遠高於傳統標準。

在早期,我們確實是有一些顧客的。他們是真正有遠見的使用者。我們常常和他們交流,聽取反饋意見。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按他們的建議去做,僅把這些提議視為我們的產品和整體願景的信息來源之一。事實上更應該說,我們是在顧客那裏進行實驗,而不是迎合他們的奇思怪想。

傳統的商業觀念認為這種方式是行不通的,但實際上卻是可行的,你也可以不用相信我的話。你會在本書中看到,在IMVU公司開創的這種方式,已經為全球創業企業家的新動向奠定了基礎。它建立在過去很多管理和產品開發的理念之上,包括精益製造、設計思維、客戶開發和敏捷開發。它代表了一種不斷形成創新的新方法,稱為“精益創業”(the Lean Start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