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分析
宏觀經濟
作者:申璐
摘要:歐債危機自爆發以來不斷的深化與升級,使歐洲許多國家深陷債務危機的陰霾,國際經濟形勢更加複雜多變,其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問題。鑒於此,本文分析了歐債危機對中國的不利影響以及中國在歐債危機背景下的發展機遇。最後對如何應對歐債危機的不利影響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歐債危機;不利影響;發展機遇;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F8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01
一、引言
2009年末爆發的歐債危機對整個歐元區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中國經濟的發展麵臨嚴峻的考驗。2011年8月,美國和日本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使主權債務問題不再僅僅是歐洲問題,而升級為全球問題。由於現在歐債危機的發展前景並不明朗,因此深入分析歐債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歐債危機對中國的不利影響
(一)對出口的不利影響
歐債危機爆發後,歐洲經濟陷入低迷,歐洲國家受到高通脹和高失業的困擾,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了歐洲居民的消費需求,這直接影響了我國出口產品的貿易額。出口貿易額的萎縮導致我國出口企業業績下滑,對出口企業造成巨大的壓力。此外,為了應對歐債危機,歐洲央行采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歐元不斷貶值,人民幣相對升值,大大削弱了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進一步抑製了我國產品的出口能力。
(二)可能帶來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壓力
為了應對歐債危機而采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使歐元不斷貶值,石油、煤炭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升,全球麵臨持續的通貨膨脹壓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對於基本原材料的消費日益增多,對國際大宗商品的進口依賴度很高。因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升高會導致我國輸入型通脹壓力增大。
(三)對外彙儲備的不利影響
近年來,我國外彙儲備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我國將很大一部分外彙儲備投向歐洲。截至2014年3月,我國的外彙儲備餘額為39480.97億美元,歐元資產大概占20%左右,也就是7900億美元左右。雖然其中問題國家的國債數目不多,受到的影響不大,但如果危機繼續蔓延,中國就會麵臨更大的風險。此外由於歐元的持續貶值,降低了歐元的購買力,使我國外彙儲備中歐元資產縮水,對我國外彙儲備的安全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歐債危機為中國提供的機遇
雖然歐債危機給全球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此次歐債危機實際上是一次全球洗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看到危機帶給我們的負麵影響,更應看到它給我國帶來的潛在機遇。
(一)加快推進人民幣彙率改革
我國現行的彙率製度實際上是人民幣盯住美元的策略,因此人民幣彙率對美元有很強的依賴性,影響了我國貨幣製度的獨立性。此次歐債危機使人民幣彙率被動升值,並且隨著歐債危機的不斷演化,人民幣彙率波動麵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2010年4月,胡錦濤主席在華盛頓舉行的第四次胡奧會上態度強硬地表明了我國推進人民幣彙率改革的決心,強調中國將致力於繼續推進人民幣彙率改革。2012年以來人民幣彙率呈現先貶後升的態勢,其波動更多地體現了市場供求的變化,人民幣彙率已經接近市場供求水平,而這正是浮動彙率製的優勢,能夠減少人民幣彙率對於美元的依賴,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