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業財務風險及防範措施淺析
財經縱橫
作者:王欣悅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建築市場也走入了世界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的時代。這給各個施工企業帶來了很好的機遇和發展,同時也存在著許多挑戰和風險。隨著建築業的競爭日益激烈,施工企業的財務麵臨的風險也與日俱增。因此,應當了解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並找出應對措施,以此減少施工企業的可能出現的財務危機。
關鍵詞: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防範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2
引言
我國競爭激烈的建築市場在給施工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而施工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其在財務管理上要做到良性控製。因此加強財務管理基礎對於現在施工企業的發展關係重大。從某種意義上說,財務管理是施工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施工企業財務管理中,管理者應該具備風險意識,通過調查分析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並對此形成對應的防範措施。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及研究現狀
企業財務風險在廣義上指的是經濟後果的不確定性,而狹義則單指損失。企業的財務風險是一種微觀的經濟風險,主要表現在企業財務活動中,與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偏離的可能性。企業的財務管理如何,主要體現在該企業經營資金運動的狀況和結果上,所以企業的財務風險就可以分為財務成果的風險和財務狀況的風險。
國際上許多著名學者在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評價與防範進行研究了,根據各學者的側重點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學說。在國際上對財務風險的判別主要有定性法和定量法兩種。而我國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財務風險的特征、衡量方法和管理上。
二、施工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對於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者應該正確預測,並通過各種數據分析來挖掘未顯現的風險。我國施工企業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有時甚至根據不同的企業行業特點而不同。本文主要根據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行業特點來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
(一)外部風險
企業管理的宏觀環境複雜而多變,包括多個方麵,如經濟環境、市場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等。由於這個宏觀環境的多樣性,導致了財務管理具有複雜性和多邊性,這使得財務管理很難適應多變的宏觀環境,從而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有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某種威脅。這樣的宏觀環境的變化是難以準確預見且無法改變的,有時可能會導致企業融資困難,有時會使得項目業主資金短缺,最終導致是工業的開展。
目前我國建築市場供求不平衡,信用體係不健全,這就導致很多施工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墊資。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抵押風險,在各種額外沉澱資金和保證金無法及時收回的情況下,施工企業很可能會造成資金周轉困難,或者隻能采取銀行貸款的方式來籌集資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資金結構穩定性,限製了企業的投資和發展規模,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了財務風險。
另一方麵是由於現在建築市場競爭激烈,很多施工企業為了能中標,不惜壓低標價。在建設單位自籌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施工企業不得不墊付大量資金來保證工程的正常實施。這就很可能導致施工企業的工程利潤低於期望利潤而發生虧損,有的甚至會因為與建設單位發生貨款或工資問題而引發履約風險和訴訟風險,從而使得企業麵臨財務和信譽危機。
(二)內部風險
目前我國的合同履行的事非獨立法人的項目、分公司或承包人製度。而施工企業是施工合同的主體,雖然施工企業與項目部或承包人簽訂了內部承包協議,但實際上這樣的協議與國家法律法規是不相吻合的。因此,在這樣的承包體製下,施工企業有可能會承擔項目承包人出現的失誤而造成的責任。
由於目前我國很多施工企業的機構設置不合理,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再加上財務規章製度還不夠健全和完善,這些原因也會給施工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施工企業的財務應該貫穿整個項目,從設計到竣工的各個環節。而有些施工企業在設計方案是並沒有安排技術人員去施工現場深入調查,這就可能會使得製定出的施工方案與施工項目的規模、特點及現場條件等不盡相符從而使得在施工工期延長以及增加施工設備時會產生比計劃中更多的成本費用。因此,如果施工企業在施工中未能對成本進行控製,就很有可能造成人工、材料等各種費用的浪費,從而使的整個項目的成本超出預算,進而減少了收益。
工程竣工後也可能會產生額外的保修費用。因此,施工企業應該對竣工後的收尾財務結算更加重視。應該及時對項目的各項財務費用進行結算和清理。避免在項目竣工後因無人重視而使財務仍在運作或因拖延而造成工程項目保修費用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