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問題淺析
財經縱橫
作者:黃防震
摘要: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政策選擇進行操縱利潤的現象愈來愈多。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完善,會計信息對利益相關人的決策價值逐漸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關係到利益相關人是否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會計政策的選擇則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問題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2
一、我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問題
1.會計政策選擇空間較大
公司的會計政策選擇在會計準則上沒有統一規定,選擇麵較廣,上市公司在麵臨會計政策選擇時,經常發生某些會計信息不能反應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如公司未能按其目標確定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在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中會計政策的選擇未滿足會計信息的披露。
2.會計政策選擇優化效果不佳
公司應從允許的會計政策中選擇符合公司實際情況的會計政策,也就是說不同公司選用的會計政策應不相同,但我國多數上市公司選擇會計政策的目的相同,一般都是以操作簡單為目的,從而未實現整體優化的目的,也就未發揮會計政策選擇的作用。
3.會計政策選擇形式單一
我國多數上市公司在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方麵都會選擇簡單易操作的直線法,而存貨計價選擇加權平均法,會計政策選擇的簡單,使得會計準則規定的會計政策選擇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公司隻是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披露會計信息,財務人員都是選擇簡單易操作的會計政策,不是從公司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反應企業真實獲利能力、現金流量和財務狀況的會計政策,因而沒能選擇最適合企業的會計政策。
4.利用會計政策選擇操縱利潤
我國上市公司對會計政策進行選擇時具有一定動機,主要體現在:避免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粉飾財務會計報表、減輕公司稅收負擔、控製股票交易價格等目的而進行有力的會計政策選擇;甚至個別公司專門利用應收賬款和存貨的資產減值準備計提與轉回在不同會計年度進行利潤調節。這種公司管理層具有動機色彩選擇的會計政策選擇確實使個別的利益相關者實現了利益最大化,也同時損害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二、我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存在問題的原因
1.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公司的治理結構對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會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決定會計政策的選擇。由於上市公司的內部控製製度存在缺陷而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不完善時,上市公司就會將會計信息作為欺騙外部利益相關者的手段。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將使上市公司會計政策的選擇缺乏合理性,公司治理管理層就無法做出正確的會計政策選擇,會計信息質量就會大大的降低。我國的多數上市公司沒有股權激勵措施,還是以獎金作為對其公司管理層的主要激勵。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會產生虛增利潤的動機,也助長了公司管理層利用會計政策選擇來追求個人利益的現象。
2.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較差
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會計人員缺乏會計政策選擇的意識,若是進行會計政策選擇,個別上市公司也不能科學合理的選擇會計政策.而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合理會計政策選擇的重要因素.2006年的企業會計準則要求會計人員對經濟交易做出自己的職業判斷,在企業會計準則允許的會計政策中進行選擇,采用選定的會計政策進行財務核算。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自身環境的變化,新的交易、新的業務不斷湧現,這種變化大大增加了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難度,而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較低,也未能滿足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導致上市公司會計政策的選擇不合理。
3.會計準則體係自身的缺陷
(1)企業會計準則存在滯後性
企業會計準則是財政部根據政治、經濟、科技以及國際形勢等特定因素製定的符合我國目前實際情況的財務法規。但在會計實務中所發生的經濟交易是不斷變化以及不斷創新發展的,所以企業會計準則不可能涵蓋這些新的經濟業務,從而使企業會計準則相對新行業新交易就會產生滯後性,導致新的行業新的交易在碰到相同的會計事項時,就會對相同的交易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進行不同的會計處理,這就為公司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上提供了空間進行粉飾財務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