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企業整體出包經營的資產和財務控製(1 / 2)

淺析企業整體出包經營的資產和財務控製

財經縱橫

作者:餘平

摘要:企業整體出包經營既有優勢也有劣勢,這一過程中要特別關注承包金的支付與測算,並要求出包人、承包人均積極行動,以此控製資產和財務風險。

關鍵詞:企業整體出包經營;資產;財務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當前,我國部分企業采取整體出包經營的模式來強化資產管理,相比於企業自營或者部分出包經營,整體出包具有自身的優勢,但這一過程中必須合理的確定承包金,並加強資產與財務控製,達到既維護發包方的利益,又保障承包方有利可圖的目標。

一、企業整體出包經營的基本內涵

當前,我國企業采取整體出包經營模式運作的項目較多,如林場資源可以采取整體出包的方式,再如酒店、物業等資產也可以采用整體出包的模式,這種模式有其自身的優劣勢。

1.整體出包經營的基本概念

整體出包經營即企業將其可分割的資產作為一個整體對外發包,由承包人進行經營的一種管理模式。從發包的標的來看,既可以是一個企業,如某子公司,也可以是一種可分割的業務,如企業物業管理等,因此,不能將整體出包等同於將企業所有的資產全部對外發包,也不能認為企業任一業務對外發包就是整體出包,而是要求出包的業務具有較為獨立的形態,能夠單獨管理和運作。

2.整體出包經營的優劣勢

首先,從優勢來看,整體出包經營可以將企業非核心資產特別是一些企業不擅長、盈利能力不佳的資產進行剝離,通過邀請該行業內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雄厚的經濟實力的主體參與經營,提高出包經營資產的盈利能力,這既保證了企業資產所有權,又能夠幫助企業集中於核心業務,從而可以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其次,從劣勢來看,整體出包經營後,企業轉讓了一定時期內該資產的支配權,如果市場環境等發生重大變化,則企業可能難以享受這種變化帶來的收益。此外,如果承包人由於經營不善或者受外部市場環境的影響而出現經營虧損等問題,則可能將這種影響一定程度上傳導給出包人,表現在出包人受合同約束無法立即解除合同等。

二、整體出包經營承包金的確定路徑

整體出包經營承包金的確定路徑主要包括承包金的支付模式、計算方式等方麵的內容。

1.出包人對承包金的測算與評估

無論采取哪種方式對承包人進行篩選,都不可避免地要先做到“心中有數”,即出包人對承包金要有一個主觀的測算與評估過程,這樣才能在篩選承包人時有的放矢。首先,要有效的對整體出包資產進行評估,即利用資產清查等方式了解資產的價值,並利用貼現法等方法進行評估。其次,要從機會成本的視角出發,對承包金進行合理的調整。在評估的基礎上,要根據整體出包資產以往的經營情況、根據市場中同類型資產的經營情況,評估資產對外承包的機會成本,並與評估值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結合對未來市場的預測,確定承包金的基本範圍。

2.整體出包經營承包金確定的基本方式

當前,幾乎所有企業采取整體出包經營模式時都是采取招標的方式進行,因此,承包金的確定也主要是由招標方式來確定,一般而言可以采取綜合評標法或者高價中標法,在綜合評標法模式下,通過對承包人的投標價格、承包經營方式等指標進行評分,並確定不同指標的權重綜合計算最終得分來確定承包人。從高價中標法來看,主要是先對承包人的基本條件進行審定,確定符合條件的入圍者,再從中選擇投標價格最高者作為承包人。無論采取何種模式,都並不一定是價格最高者獲得承包權,而是要綜合考慮其資產經營能力、預計采取的經營方案等,這樣可以有效的規避對行業並不精通,沒有完善的經營方案的主體承包,並進而給資產安全帶來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