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客車指標調控工作的社會經濟影響分析(1 / 2)

小客車指標調控工作的社會經濟影響分析

產業經濟

作者:周天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機動化水平迅速提高,小客車成為人們青睞的交通工具,高強度的使用造成了道路交通擁堵狀況愈演愈烈,逐漸對社會正常的生產生活產生影響,降低了運行效率。2010年北京市率先頒布了《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出台了小客車搖號政策,有效控製住了首都機動車保有量高速增長的勢頭,但與此同時,也對交通出行結構、社會經濟運行乃至汽車產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通過對小客車指標調控的作用做出討論,同時也分析了小客車需求管理政策存在的價值問題。

關鍵詞:小客車;指標;調控;經濟

中圖分類號:U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前言

搖號政策是政府為控製交通擁堵而采取的行政手段,其中包括對公共利益、部門利益、企業利益、個人利益等的調整。交通管製的公共利益,認為目前汽車市場失靈,政府管製是為了解決市場失靈問題,實現真正的公共利益。而由於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壟斷性和公共產品導致了市場不能有效的分配資源。政府為控製城市內小客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提出了限購的措施。與此同時,城市小客車的調控措施與《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存在不一致之處,將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有長遠影響。

一、小客車指標調控措施的背景

(一)城市交通擁堵的嚴重性

我國的大中型城市幾乎每天都在出現交通擁堵情況,從一個城市的局部高峰擁堵向全麵全時段擁堵的方向發展,不僅是北京,其他一、二線城市也都在承擔交通擁堵的壓力,甚至一些三線城市也進一步加大了交通擁堵情況。交通擁堵不僅對人們的出行增加了成本,同時也加大了交通事故的發生率。由其居民在上下班高峰其間,所用時間與費用由於堵車而受到嚴重浪費,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而且城市的大範圍、長時間的擁堵狀況,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城市交通擁堵的原因

1.城市化建設和人口聚集

我國自2000年起,城鎮化建設率為36.2%,到了2010年城鎮化建設率增長到47.5%。城鎮人口也由2000年的4.6億人增加到6.3億人。預計再過五年,我國城鎮化建設率將達到55%,城鎮人口數量將超過農村人口數。由於近年來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對城市交通也帶來了嚴峻挑戰。

2.機動車保有量的增長和基礎設施有限的供給

我國汽車產業近幾年發展迅速,2005年汽車產量世界排名第四,汽車銷量第三,2010年,我國的汽車產量占全球的23%。這對於建設城市的交通管理形成巨大壓力,需要不斷建設更多、更寬、更長的道路或橋梁,同時也要不斷更新交通管理辦法和技術。

3.城市規劃沒有發揮引領作用

城市建設中,經常將新建城區建設成一個居民人口數量多的密集社區,比如北京的天通苑社區,號稱亞洲第一大社區,其擁堵程度也首屈一指,並且離城區較遠,每天早高峰有數十萬居民湧向城市中心區。雖然在新建大社區的周邊建設了超市、廣場等生活商業設施,但同比市中心還是相對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