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壓榨行業授信風險分析
產業經濟
作者:胥建
摘要:近年來中國大豆進口量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同時嘉裏、中糧、中儲糧、九三集團等糧油行業巨頭加快了在國內壓榨生產企業的布局,國內的大豆壓榨生產能力快速增長。但是與此對應的是國內大豆壓榨行業已經進入了產能過剩的階段,即使嘉裏、中糧這些行業龍頭也避免不了開工率不足的情況發生。國內的大豆壓榨企業是資金密集型企業,對於商業銀行的資金需求比較旺盛,如何了解這些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和風險特征,是商業銀行有效控製該類客戶信用風險的關鍵。本文從大豆壓榨企業經營的宏觀經濟環境、原材料采購、生產流程、銷售渠道等方麵對大豆壓榨行業進行授信風險分析。
關鍵詞:大豆壓榨;授信風險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一、認清國內大豆壓榨行業發展現狀,客觀分析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判斷經營風險
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快速提高,以及人口數量的增長,對於肉類、油脂類產品的需求量快速增長,刺激了養殖業、食品工業等行業的發展。與此同時,能夠提供大量食用油脂、蛋白飼料的大豆壓榨行業在過去的十餘年時間裏也迅猛發展,2013我國大豆加工與消費量繼續穩居第一,大豆加工產能達到1.36億噸;我國的大豆產量居於世界第四位,而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3年大豆進口量為6338萬噸,同比增加8.6%。但就實際開工率來看,自2006年以後,大豆壓榨加工企業的開工基本處於45-55%水平,這也體現出來產能過剩的嚴峻性。隨著我國國產大豆產量的逐年降低,以及進口大豆衝擊國內,並逐漸主導市場價格,使得我國大豆新增加工企業普遍集中在了港口區域。目前華北、華南、華東的沿海地區已經成為國內大豆壓榨行業產能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因此國內大豆壓榨行業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而且這種局麵將會長期存在。由於大豆壓榨行業是微利行業,近年來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原材料大豆與豆油的價格形成倒掛,人均豆油的消費量逐漸形成飽和,與此同時人工成本和資金成本快速上漲,導致行業的毛利率不斷下降。對於商業銀行來講,必須要正視大豆壓榨行業的這種經營形勢,深入分析大豆壓榨企業的原料采購渠道、生產規模、產能利用率、地方政府的產業政策、銷售渠道、產品多樣性等各方麵情況,全麵考量壓榨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經營風險,確定對大豆壓榨企業的營銷和授信策略。
二、壓榨企業采購渠道分析
目前國內壓榨企業的大豆采購渠道分為國內采購的國外采購,其中國外采購占比大約在80%左右,特別是對於設立在沿海港口附近的壓榨企業,其采購幾乎全部來自國外采購,產地主要包括為美國、巴西、印度等國家。對於壓榨企業來講,原料的價格占整體經營成本的比重較高,商業銀行應評價壓榨企業與境外大豆出口商的合作時間和穩定性;分析壓榨企業大豆進口量與企業產能以及開工率是否匹配,嚴格控製超過企業實際需要的“融資性進口”;此外商業銀行還應當加強對壓榨企業大豆進口的價格把握能力的分析,從而得出壓榨企業對大豆在國際市場的價格波動特點的掌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