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西部地區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係的搭建(1 / 2)

論西部地區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係的搭建

區域經濟

作者:劉蕊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建設工作不斷深入,循環經濟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實踐模式在國家生產、國民生活中顯得越來越重要,該經濟模式強調的是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有機保護,是一種社會、經濟、環境和諧、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西部地區;評價指標;畢節;循環經濟;體係構建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引言

我國西部地域遼闊,存在著富饒的土地資源、眾多的礦產資源、豐富的光能、風力、水能資源,而且也存在著眾多的曆史文化遺產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但是,近年來,隨著西部人口的持續增長,對資源的不合理開采使用,導致了生態環境的不斷遭受破壞,嚴重製約了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長遠健康可持續發展,所以,在西部地區大力推行和開展循環經濟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的一大國家課題[1]。本文探討了西部地區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係的搭建問題,並以貴州畢節為例進行分析,希望對未來西部開發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一、西部地區循環經濟評價指標分析

1.指標研究方法

筆者本著詳實、可靠的、有意義的原則,在大量搜集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環境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中西部高校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走訪、電話以及問卷調查,經科學總結,構建了西部循環經濟的一般評價係統:一級指標涵蓋經濟發展水平、科技教育水平、資源節約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水平以及社會穩定水平,共五大主要方麵;後細化為若幹相關卻相對獨立的二級發展狀態指標。

2.指標體係構成

一,經濟發展水平涵蓋指標:①農村人均純收入;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③農業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④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⑤人均GDP。二,科技教育水平涵蓋指標:①高中階段在校人員比例;②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重;③專利授權量比例;④科技撥款占財政支出比重;⑤J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三,資源節約水平涵蓋指標:①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②萬元產值水資源消耗;③萬元GDP耗電量。四,生態環保水平涵蓋指標:①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麵積;②工業汙染治理投資占工業增加值比重;③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③萬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五,社會穩定水平涵蓋指標:①城鎮登記失業率;②恩格爾係數。共計5大一級評價指標,26二級字因子。

二、西部地區循環經濟評價指標權重分析

1.指標體係權重研究方法

目前,業內對指標進行賦權的操作方法多種多樣。如果按權數的確定標準進行分類,則基本上存在主觀賦權法以及客觀賦權法兩種情況。主觀賦權方式和客觀賦權方式結存在自己的優缺點,不可以泛泛而論哪種更具優越性,需根據研究對象的內在構成特點進行指標賦權法的運用。筆者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主觀賦權法,谘詢了來自高校、科研機構、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工業領域的78位專家意見,參考了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的相關科研成果,最終對指標數據的可靠性、穩定性進行分析測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西部地區循環經濟各指標及其子係統的權重。其中,指標權重具體研究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