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我國內蒙古風電產業發展戰略的研究
地方經濟
作者:付雅娟
摘要:當今時代,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都需要更多的能源作為堅強的後盾。風力發電是我國目前新能源技術中最成熟、並最具規模化商業開發前景的發電方式,因此本文在對內蒙古風電產業發展戰略宏觀環境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多個方麵探討了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內蒙古風電產業發展戰略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內蒙古;風能;新能源技術;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F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60%以上是建立在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之上的,能源形勢的日益嚴峻使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被提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日程上來,因此風電產業的發展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一、內蒙古風電產業發展戰略宏觀環境的分析
第一,政治法律環境的分析。近年來我國頒布了一係列政策法規來扶持以太陽能和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如2006年頒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中就明確指出電網企業投資大型風電場的接入係統工程;2007年頒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就指出要加快開發太陽能和風能,對我國發展風電的具體目標進行了明確。在國家有關風電政治法律的孵化下,內蒙古政府相繼製定了《內蒙古自治區風電能源開發利用管理辦法》等文件,為內蒙古風電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第二,經濟環境的分析。據估計,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到2020年將超過45億噸標準煤,我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將進一步上升,而大力發展以太陽能和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國確保經濟和社會持續增長的必然選擇。此外,人民幣升值降低了進口風電設備的價格,這有助於內蒙古風電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和設備技術水平,從而實現風電產業的結構優化。
第三,社會環境的分析。對內蒙古而言,風電產業是朝陽產業,它在有效解決當地能源困境的同時,可以為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提供有利條件。風電具有常規能源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內蒙古風電產業的發展既能夠優化華北地區的電力能源結果,又能夠響應人們日益高漲的環保和節能呼聲。
第四,技術環境的分析。近年來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大幅提升,但風電技術基礎還比較薄弱,如沒有實施風電接入電網係統的技術標準和規程、對輸出功率的短期預測技術還有待提高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內蒙古風電產業的發展。
二、我國內蒙古風電產業發展戰略的保障措施
1.構建有效的風電電價機製
第一,內蒙古政府相關部門要抓緊風電招標項目的前期規劃工作,對中標項目資源備案,為投資者前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第二,要對風電項目招標調整機製進行規範,實施招標定商,在評標過程中適當下降投標價格的比重,對技術水平、開發經驗、電力質量、資源利用效率和風電上網保障等指標進行綜合考慮;第三,在風電項目開發地構建風能資源使用補償機製,要求開發商提交“風能資源使用補償基金”,將其用於風能項目在當地的開發補償;第四,進一步細化標杆電價政策中地區的分類,切實將地區間的差異考慮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