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宇宙的來訪者(1 / 2)

這是一片浩瀚無邊的宇宙,同樣的行星圍繞著同樣的太陽在永無止境的旋轉。廣闊的星空中隻有行星,碎石帶或是隕石在漂浮。十幾顆大小不一的行星像舊世紀的銀河係內的九大行星一般拱衛在和太陽一樣的發光發熱星體周圍。偶爾有大的隕石撞擊在小的隕石之上,將小隕石撞得粉碎,然後又被更大的隕石給撞得粉身碎骨。撞碎的碎石要麼靜靜的漂浮在宇宙中,要麼被靠近的行星的引力給拉扯住,不是加入環繞行星的碎石帶,就是在墜入行星內部時,被高溫的內部大氣層給完全融化,甚至氣化。

這是一片未被人類踏足過的淨土,沒有龐大的宇宙空間站,或是依附在行星近地麵,同步旋轉的資源采集場,更不會有人類特有的能源機構:粒子供能衛星。這片宇宙就像是未被汙染的處女地,若是被聯邦一直在追尋未被汙染的宇宙的舊世紀史學家看到這片未被人工改造過的星域,怕是會雙眼泛紅,口水直流。

舊世紀的最大印刷量的書籍是一本叫做“聖經”的宗教書籍,其宗教宣稱世界由上帝創造,盡管曆來的科研研究已經基本證實了人類由類人猿進化而來,但該宗教依然有許多的信徒。而鑒於該教一向以宣揚做善事為宗旨,且聯邦有著其特定的宗教維護法,所以該宗教依然被保留至今。而該教本,即“聖經”中有這麼一句:“神說,世界要有光,便有了光。”姑且撇開這句話的科學理論是否站得住腳,但這句話無疑宣揚著神有著極大的能耐。

尼爾的第十三艦隊的憑空出現,的確像是對這句話的最佳詮釋。在浩翰但黑暗的宇宙中,一縷藍白色的光旋轉著憑空出現,像是剛從黑暗中鑽出的鑽地機的鑽頭,唯一不同的是這個“鑽頭”極其美麗。在聯邦,這樣的光速早已不能引起人們的矚目,因為在聯邦,隻要是稍微高級一點且裝備了躍遷裝備的宇宙飛船,都能在躍遷的時候發出這樣的粒子光束。

在第一道光剛剛湮滅之際,宇宙才剛剛恢複黑暗時,又是同樣的光束閃現,然後像是一顆顆流星劃過天空一般,十三艦隊的共七艘戰艦依次出現,戰艦上偶爾閃現的紅藍信號燈,和被戰艦裝甲撞碎的隕石表示整艘戰艦依然在維持著最低的航行狀態。

七道光,這是這片宇宙千百年來的第一道人造的光。

...................................分割線...............................................

“哐”,一陣輕微的震動,似乎是隕石撞擊在戰艦的外殼上發出的聲響。雖然十七號鈦合金製作的戰艦裝甲完全可以防禦這種隕石的撞擊,但沒有了消震係統的保護,其產生的撞擊感卻無法消除。

躺在地上的尼爾被這下輕微的震動給震醒,感受到戰艦地板上那冰涼堅硬的金屬感,明白自己依然還活著的事實。扶著身旁的艦隊長座艱難的站起,但隨即而來的一陣直達大腦的針刺痛感,仿佛有形的鋼針穿刺大腦般,又像是萬蟻正在啃食骨髓般。這種直接由大腦神經本體產生的疼痛,讓尼爾險些又跌回地上,好在亞特蘭人優秀的體質和強韌的神經成功地擋住了這陣可怕的疼痛,沒有讓尼爾的大腦因為保護自己而陷入昏迷。

感受到腦內虛弱的腦力和近乎崩潰的精神力,尼爾艱難的坐到座位上,苦笑不已,“超強度的透支腦力,整個大腦差點報廢,當時要是再多用哪怕一點點腦力,怕是現在自己都變成白癡了。”感受著大腦神經受損而導致的身體的虛脫,自我評價著此刻的身體狀態怕是連剛出生的亞特蘭嬰兒都不如。不過好在僅僅是大腦腦域使用過度導致的身體脫力,隻要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就能恢複。但是由於大腦的受損,腦力的恢複不知要到猴年馬月了。

休息片刻,感到腦袋清醒了一些,身體內恢複了點氣力後,尼爾轉而看著四周或躺在地板上,或趴在操作台上的屬下們。確認眾人的胸膛仍有起伏,知道大家隻是受不了突然躍遷產生的壓力而暈了過去,便放下心來。

四下打量,確認自己仍在艦橋中,整艘船的內部都隻有耗能量最低的維生燈還在工作,僅僅是讓人能看得到東西。這是戰艦的人工智能在探測到艦上全體都陷入特殊事項時,而自發的關閉了多餘的機能,人工智能進入假寐,以節約能源耗損,從而保證戰艦上的人們能活得更久,雖然這項設計在戰艦裝載了可以通過吸收粒子,使粒子撞擊,然後產生既安全又強大的粒子能的粒子動能機後,近乎永動的戰艦的確不太需要這項設計。

“桃瑞絲。”尼爾試著呼叫正處於休眠狀態的人工智能。

不同於記憶中的那種擁有半自主意識的人工智能,聯邦戰艦使用的人工智能是受到諸多限製的一段程序。對於這些用於軍方的,隻會機械服從命令的人工智能,完全不同於曾經亞特蘭人加載在機器軍隊上的那些全自動產品。用舊世紀時使用的運算工具,“算盤”這個詞來形容聯邦的人工智能再合適不過,撥一下動一下。雖然同名為“人工智能”,但在“智能”這二字上,斯萊德打算使用在軍隊上的那些,才稱得上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