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其樂無窮;苦境,學也悲。
一個良好的環境與學習的堅信相結
合,必能產生無限可口的學習甜果。
愛,包涵在這世間的大愛與小愛;友情、親情、愛情,
無不是愛的集合體,區別在於深與淺,並非大與小。
在山西太原市區西南的晉祠聖母殿前,坐落著一座久經風
雨洗禮的古橋建築-魚沼飛梁。這是一座年代最早的精致的
十字橋。
魚沼飛梁是一座十字形的橋梁, 東西橋麵長 15.5 米, 寬 5 米,
高出地麵 1.3 米,東西向連接聖母殿與獻殿;東北橋麵長 18.8 米,
寬 3.3 米,兩端下斜至岸邊,與地麵平行。整個造型猶如一隻大
鳥,展翅欲飛一般,故又有“飛梁”之稱。
橋梁的周圍插著大小一致的勾欄,有圍護又憑依之用。古
人常以圓者為池, 方者為沼。 可見, 古人的方法真是層出不窮呀!
那麼,這座十字橋為什麼被要稱之為“魚沼飛梁”呢?
沼中原來是晉水第二大源頭。由此可見,流量必定甚或大,
遊來遊去的魚也非常多,時常使遊客、路人見之眼花繚亂,數
不勝數。因而,可想而知,這必定與魚沼有關。不錯,就因如此,
才取名魚沼。 沼內立三十四根小八角狀石柱, 柱頂架鬥拱和枕梁,
承托了十字形橋麵,便是飛梁。
據史料記載,飛梁在北魏時期就已經存在了。看來,飛梁
的出現真是我國最早的十字橋呀!
飛梁南北橋麵的東西兩側,原來也有師質臥獅一對,不幸
至今隻保留東北與東南端的兩個罷了。雖然僅留下了兩個石質
臥獅,但是造型生動,仿佛兩隻幼獅嬉似的。我猜想這臥獅乃
是與飛梁的同時遺物。我的猜測也並無道理。在北宋時期,也
就是 1102 年,這座橋與聖母殿同建,也許是崇寧帝或橋築師(即
橋梁的建築者)為了紀念,特同時築了這臥獅吧。
魚沼飛梁凝集了中華民族古代勞動人民的幸勞與血汗,更
是他們智慧的結晶,由於年代久遠,在古時又僅有稀罕,堪稱
中國古代最早的十字橋與為我國現存古橋梁中的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