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的
現代著名作家茅盾曾說過:“人生的路本來是布滿了荊棘,但
是成功者會用希望之光照亮了他的旅途,用忍耐的火來燒淨了
那些荊棘。”
-題記
夢想,是美好的東西,能給人以無窮的向上力。對於美好
的事物,每個人都會去追求,都會去享受,我也不例外。麵對
著追夢旅途上的滿目荊棘,我悚然過、停滯過,終究還是要向
前去,不然就會落後於成功之光的最末端。
從小到大,我一直未變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作家”。起
初,我稚嫩地以為作家隻是課餘時候寫幾篇富有優美文字的文
章拿到報刊上發表的人。隨著時光的流逝,我的年齡在逐日增
長, 對事物的認知也在不斷提高。 這時, 我才知道作家是一類 “需
要深刻思考,並能給社會帶去反思點”的人。正是這樣一類人,
往往最難做,也最不好把握住自己思想情緒。也正是具有這一
缺憾,這類人就在不間斷地想方設法去彌補,便形成了一種普
通而難得的“意識創作”。
在堅守夢想,堅持創作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不少的麻煩,
這些麻煩成為我日後反思的話題。
-
上小學的時候,我是完全沉浸在讀書與玩耍的狀態中
,不管他人此刻在做什麼事,我都在學習或玩樂。除此之外,我
最多的情緒是憤怒、無奈相互交織。這起源於一個令我銘記於
心的悲痛的故事。夜晚,我在房間裏獨自做著老師布置的作業
或背誦著老師要求背誦的篇章或看著感興趣的書籍的時候,母
親催促過幾次吃飯的時間到了。我卻似乎沉浸在學習的狀態中,
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肚子能否繼續承受我消耗體能的“運動”,
便隻聽到“刷刷”的寫字聲或和諧的背誦聲。就在這和緩的節
奏裏,猛地冒現“嗚嗚嗚……”的哭泣聲。或許“嗚嗚嗚……”
在別人的小時候是碰不得一根小拇指般嬌氣的象征。然而,在
我的身上,它是一種沒有委屈或不是很小的事引起挨打的不可
能發生的事情,更懼甚者不是這哭泣的聲音,而是那無聲的狀
-
態 那是因我很晚吃飯而母親不願熱飯,被母親趕到門外跪
倒在冰涼的水泥地上,隻能默默地忍受,靜靜地等待。伴隨而
來的是“等你爸爸回來再進屋”的鐵一般堅硬的言詞,是怨婦
對兒子發泄的語氣。這樣的“命運”,在我的童年時光中成為
家常便飯。直至母親用命令的口吻要我跪在撒有鹽巴的瓷磚地
上時,她或成心或無意地說出“是你爸爸氣我才要你跪在這”
的話。我才明白原來我所受懲罰的原因不是我“吃飯慢”,不
是我“吃飯晚”,而是因為父親,因為他很少回家,才使我的
童年充斥著“灰暗”。在母親對我的“晦澀”中,出現過兩次
-
小插曲 母親因我不願出去罰跪而一伸一縮地踩我的脊背。
母親對我的童年是仁慈的,父親待我的時候則是如暴風雨
般地猛烈。
每當我與小夥伴發生爭執時,父親總站在小夥伴的立場,對我嗬斥有加,動不動就非打即罵。即使是我對,他也會毫不
客氣地伸出鐵砂掌一般的大手掌,惡狠狠地打我的用於思考的
頭。每當我被打得疼痛難忍而哭泣時,他便繼續打我的頭,還
不忘附上口頭禪“你再哭,我就接著打你,給我閉嘴”。
當然,其間也有不是因爭執而引發的“家暴”。記得有幾回,
我在吃飯的時候無意或有意地將筷子筆直或歪斜地插在用白瓷
碗盛滿的飯團上。隨即,迎麵而來的不是勸誡,而是父親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