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傳奇的故事2(1 / 2)

寶珠井老板早被告知駱成驤駱狀元公要親臨該井“巡察、巡察”,不敢怠慢,早已整衣戴帽出來恭迎狀元公的駕到。駱成驤一行到了寶珠井,當走到富從井的天車風篾要栽的地點時,旁人便悄悄提醒駱成驤,說就是該處。駱成驤回頭假意對眾人說。“聽說富從井已銼好多時,可為啥還不投產呢?”一富從井的隨員領會心神地回答。“案報狀元公,富從井就因立天車井架,有幾股風篾要牽涉到貴寶珠井的地盤上被擋起囉。”駱成驤停步回頭對寶珠井老板訓斥道。“放肆!眼下,朝廷乃需聚錢財、維國家,鹽工兄弟們也等著立天車、推水維家計。富從井老板要借你一點地盤,你們二井可以通力協商解決,互相合作的嘛,為何有阻擋之理呢?”一受富從井賄的紳士對寶珠井老板悄耳道。“老兄喂,狀元公是在富從井入了股的,你可要識相一點囉。趕緊向狀元公賠個罪!”寶珠井老板得罪不起朝廷的狀元公,更擔當不起誤國誤民之罪名,他雖明白這是富從井老板從中使的怪,但也隻能慌忙躬腰拱手道。“千請狀元公恕罪,小的一怪迷竅,未識大體,請你老人家立即開工栽風篾,小弟再不敢阻攔。”就這樣,富從井借駱成驤朝廷狀元公之東風栽下了風篾,升高了天車,鹵水投產了。到今為止,該井都還在出水燒鹽。駱成驤死後,還有人親眼看見他的後人每年都來富從井取一年共十二天的利潤錢。這樣,富從井就有了另一井名“狀元井”。

最後,談談源海井的故事。源海井坐落富榮鹽場的貢井走馬嶺(今旭川中學校門口),是一口因禍得福的井。清代光緒十四年(1888)該井鑿成見功,井深648米,井徑8厘米,黃鹵,鹹度很高。但是,黃沙很重,推不多久,下去的鹵筒就會被流沙堵塞。為此,得時常用一種600多米的長竹篾,下到井中掏撈。真是“拆了房子搭雞窩,生產沒有淘井多”,一年到頭搞累了,賺不了幾個錢。據說,有一次,一個淘流沙的拭篾匠,在將竹篾一段一段往回收的時候,因竹篾被卡住,一伸手,沒抓住,呼地一聲,一根長長的竹篾掉到井裏。這個拭篾匠一時嚇得臉青脈黑。原本老板就為這口井傷透了腦筋,現在又發生落蔑事故,眼看就要砸老板的“飯碗”了,肯定老板不會饒恕他。於是,連身邊那床破棉絮都來不及帶,當即離開井場,逃之夭夭了。人去井留,治井要緊。老板沒有理會那個拭篾匠,而是重整旗鼓,另找高手,下具撈蔑。掉進井中的這種竹篾是用楠竹製成的,寬4厘米,比一般竹篾膘厚,綿軟,伸直,頭尖,整個一根竹篾的寬窄大小差距小,以加強拉力,萬一篾斷落井,也不至於碎片,斷節。然而,打撈的工具放下去,左撈右撈,提了好幾次都不見竹篾撈上來。而老板推鹵煎鹽心切,幹脆放下竹筒試試看能否推汲?結果天從人願,心想事成,一筒“滿滿”的鹵水推了起來。從此源海井井中雖有異物,但仍然照推不誤,生產平穩。後來井戶才鬧清個中原由,源海井井壁中途垮塌,掉井之篾散開後緊貼到了井壁上,這樣反而把溢向井中的流沙擋住了。真是不幸之中的萬幸,因禍得福。事後,井上老板把那個出事逃逸的拭篾匠,找了回來,安慰他。“你雖然有過失,造成了事故;但是因禍得福,竹篾掉下去反倒把流沙擋住了,幫了我的忙啊!”

流傳的歌謠。

我國古代將流傳各地的民間歌謠,直接稱作風俗。民間歌謠是勞動人民集體的口頭詩歌創作,是人類社會最早出現的口頭創作形式,是中華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是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詞句雖簡練,但樸素清新,抒情言誌,廣為傳唱。四川曆代從事井鹽生產的鹽工,在繁重的鑿井、采鹵、煎鹽、運鹽之時,在艱窘、貧困、苦寂的生活之中,直抒胸臆,暢發心聲,以歌謠宣泄自己的憤懣、慨歎人世的不平,表達他們對生活,對未來的希冀。

辛酸而幽默。

鹽工們的勞作雖然艱辛,但熱愛生活,苦中有樂。為排解他們的疲乏和寂寞,在勞作時,唱起了辛酸而幽默的歌謠。

《挽子歌》之《天輥輥轉》。

天輥輥轉,地輥輥圓,老娘推水兒賺錢!

大的兒來看,小的兒來睃,老娘推水莫奈何!

《挽子歌》之《送郞》。

太陽落坡漸漸梭,留郞不住早燒鍋。

娘問女兒做啥子,濕柴燒火煙子多。

送郞送在屋當頭,手把屋簷眼淚流。

娘問女兒哭啥子,渣渣落在眼睛頭。

送郞送在壩子邊,一朵烏雲遮滿天。

唯願老天落大雨,多多留郞住幾天。

“鹽工號子”是鹽場最主要的歌謠,是四川特有的一種勞動號子,是流行於廣大井鹽產區的一種民歌形式。井鹽生產不僅勞動量大,而且充滿危險,常常需要協同工作,統一步調。於是,在相互的吆喝中,逐漸產生了舒緩壓力、鼓舞勞動情緒的各種實用性的勞動號子。群眾把這種源於鹽工生活、在鹽業生產勞動中自然而然產生的歌謠叫做“喊號子”。由於鹽業生產分工細碎繁雜。因此,生產勞動過程中形成了多種類型的號子形態。例如。架天車立井架時產生“輥工號子”;鹽場基礎建設需要采石建房,這就產生了“撬石號子”、又稱“拗石號子”、“石工號子”、“大錘號子”等;采鹵時人們唱的歌叫“人車號子”、“挽子歌”;打鹽井、水井時則產生“打井號子”;在井鹽的搬運過程中產生“板車號子”、“挑擔號子”。抬石頭、抬鹽鍋、運鍋爐時產生的號子叫“抬工號子”或者叫“五金扛運號子”;水路運輸時所唱的歌叫“鹽船號子”、或“鹽船調”。依據工種的不同“鹽工號子”還可以分為鑿井號子、汲鹵號子、築灶號子等等。所有這些號子在勞動中的作用相同或相似,但結構規模和特點卻有很大不同。例如,抬鍋號子、拗石號子、鑿井號子、挑擔號子等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的工種,往往結構短小,短促有力,通常表現為“樂彙”、“樂節”或“短小樂句”規模,具有強烈的“號令性”特征,欣賞性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