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啊,這個青年,你可識得?”
正在櫃台中翻弄賬本的中年人見老者近前,連忙起身相迎答話。
“王老,這個年輕人近一月,天天都在上午九、十點中過來,每次來都要一壺碧螺春,並且指名要莫靈為其點茶,雖然年輕,不過派頭不小,您怎的關心起他來了?”
老人擺擺手“沒事,對了,我的電話你還有吧?”
掌櫃的連忙點頭“那是自然,王老這樣的收藏大家,能來小店光顧,那可是我們的榮幸,您的聯係方式,我們哪敢忘呀”
“好、好,這個青年再來的時候,第一時間給我來電話,我有重要的事情和他商量”老人說罷,杵著自己的黑色龍頭拐杖,緩緩轉身走出了茶館。
老板看著王老的背影搖搖頭
青年在出離茶館之後,直接攔了一輛人力三輪,直奔淩霄市最大的文玩市場,天悅市場,此處與其他地方的市場多有不同之處,別的地方在上午開市,中午閉市,而此處則是中午開市,晚間閉市。
他處有座商,而此處隻有地攤,算是一種早期交易方式風俗的一種延續。
此地緊鄰大型超市,平日裏人流量還可以,算不得擁擠,不過一到周末,人流量便會急劇加大,來晚一些的玩家,便隻能站在門口欣賞人潮人海的壯觀景象了。
來此處淘物之人,起碼要明白一點,打眼是活該,撿漏是難得,如果眼力不行,活該吃藥,沒人同情,此話可說買家,反過來這幫擺攤的商家也同樣適用,你認為你收的是破木頭,可到人家手裏就是寶貝,你三百出,人家到手以後,轉手就是幾十萬,你也別眼饞,自己眼力不行,就算是交學費了,在天悅市場,此種撿漏與被撿漏的事情,比比皆是。
今天不是周末,青年人並沒有催促人力三輪加速蹬車,自己隻是坐在車上,把玩著手上那把帶有渾厚包漿折扇的同時,欣賞著沿路的樹下風光,不少青年情侶放下了午休的時間,坐在路邊樹蔭下的長椅上依偎親昵,當情至深時,春光乍泄,也是常有之事。
不過今日路邊情侶不多,令青年有些失落,想想自己之前的淒涼際遇,此時卻覺如獲重生,不自覺間,又細細的撫摸起了手中的這把帶有血沁的玉柄折扇。
青年名為李源,父母皆是工人,自己則是屬於令父母省心的那一類孩子,學習沒用爹媽操心,穩穩的上了大學,畢業以後,老老實實的考了個公務員。
看似一帆風順的他,然而在當前社會,物價飛增,房價高漲,現實的生活需要麵前,其安穩的收入,顯得頗為可憐,仕途上的不順,更令其信心喪失,一度對人生產生了失望,直到他跨入天悅市場的大門時,一把不被他人看好的折扇,卻轉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已經沒有了正式工作的他,錢包卻越來越鼓,天悅市場,此時已成為了他的私人寶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