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湘水小城的少年(1 / 2)

恰逢雞鳴,遠遠望去,茫茫的天際邊還彌漫的一層淡淡的迷霧。大梁王朝湘江道晉陵府金水縣,縣城內一家再也尋常不過的小院內,隻見一名看似十三四歲的少年單手水平端著一長槍,風捎帶吹過他的下擺,眉尖竟然還沾有絲許露珠,少年卻是毫不在意,仍是保持著端大槍姿勢一動不動,傍邊的小池塘深處還傳來幾聲蛙噪,彼此起伏······

不久,小院院門前方,遠遠走來一位大漢,長髯至胸,雖是人至壯年,卻稍稍有些駝背,走路起來卻是一路“咳咳,咳咳”的帶著咳嗽聲,手上卻抓著一根像似拐杖的鐵棍,看似病態,看去有著一絲乘朝霞剛起,拄杖踏霞光而來的風采。大漢佇立在院門傍,看著少年的背影滿意的點了點頭,“少爺,即將過了卯時,該去前廳用早膳”,大漢聲音卻不失雄渾厚亮,隨之回應的而來卻是幾聲蛙鳴。

大漢以為少年尚未聽見,不由提高了聲音,“少爺!該用早膳呐!”,隻見少年不經意渾身一個哆嗦,“額?啥?吃早膳是吧?張伯您先去吧,我一會就來!”少年悄悄回頭一瞥,看著大漢遠去,偷偷摸摸擦去嘴角的口水,哈!這位少年竟然站立著打著瞌睡,也堪稱是獨門絕技了!

“雞子,人呢?快點幫少爺我把木架卸下來,下次換個起手式,這姿勢裝的太累了。”少年一邊揉揉了犯困的雙眼一邊囔囔到。

“來啦!來啦!翊哥你就不能喊我雞子?我這體格,是老虎好嗎?再者,這多難聽啊!”側門跑來一個濃眉大眼的少年,相當熟練的卸下綁在這位少爺身上的木架,原來是少年長衣下在背後綁著一個“丁”字木架,幫助他保持著端大槍的姿勢,甚至讓少年靠著支架上站立睡覺。“我說翊哥,每逢我爹來時就這樣忽悠可不行啊!到時我爹看到了又要氣著哩!”,原來說話這濃眉少年是方才大漢的獨子,大名張汲,今年剛滿十一歲,長得是虎頭虎腦的。

“雞子,誰讓你爹給你取名汲,再者雞子喊著多順口啊!你這體格?老虎?早著呢!你又不是不知道本少爺不喜歡早起,可是張伯說,朝飲晨露,晚見明月,這才練武的態度。”少年無奈的翻翻白眼,“哎,好歹我也是一家之主,天天早起懶覺都沒得睡!太沒勁了!”,話說這位眉清目秀的少年,名叫嶽翊,乃是金水縣本地人,父親嶽申十五年前赴京都參加武舉,殿前三甲,入國子監武院,次年便征入禁軍殿前金槍班,可惜十年前梁燕之戰,戰死洛水河灘,留下三歲大的嶽翊及妻子範氏,範氏收到嶽申戰死消息,悲傷過度,以致嶽翊年幼時,範氏便撒手人寰,整個嶽家的主人還真是這個年紀不大的少年。

少年無奈搖了搖頭,整理下衣服,一搖一擺的朝著前廳走去。虎頭少年將木架扔在一旁,拍了拍雙手,嘟囔著“你才雞子呢!”快速跟了上去。

兩人剛剛步至前廳,張伯早已等待多時,“張伯,早!”,“爹,早!”,“張伯,李嬸人呢?”嶽翊端起粥碗,雙眼提溜的轉著,嶽翊此時卻是想著一會是去河邊釣魚撈蝦還是去縣外的丘陵上打點野味,張伯對著嶽翊關照道:“你李嬸看這幾天再給你們準備出行的衣服,再過一周,等下個月初,少爺你就該啟程去京城去選擇國子監的武院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