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等高線(三)(1 / 2)

公社革委會崔主任在《巴山日報》上看到“鐵姑娘”錦雲的先進事跡,如同發現了“千裏馬”一樣高興。別的地方上簡報、得獎旗,當權派出門說話都要大聲些。我們汗也沒有少流,階級鬥爭也沒有少抓,就是沒得一樣“榨枰”的東西。現在好了,“鐵姑娘”的成就,就是我們公社“一班人”忠實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結出的豐碩之果。公社革委會副主任回來彙報了全縣知青工作會議精神,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知青中“發現典型,培養典型”。他當時就邀請縣革委的大筆杆子魏啟謀來公社。

崔主任陪同小魏來到白果大隊,與大隊、生產隊幹部一起研究了培養錦雲的具體措施,把她由現在的“鐵姑娘”升華到“鋼”姑娘。

大隊、生產隊幹部根據會議精神,立即盡最大努力實施。

和風細雨的春天,正是植樹造林的大好季節。大隊組織基幹民兵在“镘頭山”上植樹,“鐵姑娘戰鬥隊”隊長錦雲,率領十幾名女民兵揮汗參戰,鮮豔的戰鬥隊旗幟和鐵姑娘的身影,被小魏把光圈調到特寫的位置。嚴冬過後,昔日“镘頭山”上的加拿大白楊發出嫩芽。

縣文化館宣傳欄裏,出現了錦雲的一組照片,錦雲手扛隊旗,走進乳白色的晨曦;錦雲肩負銀鋤,在“饅頭山”定格;錦雲在造林工地上組織鐵姑娘們學毛著;錦雲給放新芽的白楊樹鋤草;錦雲在對敵鬥爭大會上舉手高呼口號……。

在以後一年多裏,文化館宣傳欄中的照片不斷更新,檔次也不斷升級。這些放大到8-12寸的黑白照片,生動地記錄了重慶知青鐵姑娘錦雲在各個季節裏的重大革命實踐活動——

錦雲吃“憶苦飯”啃著芭蕉頭(文字: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

錦雲手持“紅寶書”怒斥階級敵人(文字:狠鬥階級敵人,永保紅色江山)。錦雲手提火藥槍在林中巡邏(文字:誓叫荒山披綠裝,一片丹心護翠林)。

錦雲肩挎藥箱淌過山間急流(文字:廣闊天地煉紅心,全心全意為人民)。

…………

廣播、報紙與之配合,簡報,先進材料為之添彩。“鐵姑娘”在本縣本地區名聲大震,更使他忘情的是,錦雲可能對自己動了春心。有一次攝影回到錦雲屋裏,他發現床頭上有一本打開的《莎士比亞選集》,書中一首愛情詩映入他的眼簾(他暗想:這正合吾意也):

相思夜夜飛,飛繞情人側。

身雖無彩翼,無由見顏色。

靈犀雖可通,室彌人常遐。

夜有夢魂馳,漫漫怨長夜。

本來,小魏不厭其煩地寫文章、拍照片,不過是想在新聞戰線大噪名聲以取得地位而已,也對錦雲感覺很好,但隻是單方麵的感覺而已,並未思考過“愛”。自從見到那首用古漢語譯出的詩,以為都二十出頭的大姑娘了,不想“那號事情”才是怪事,想著想著,就以錦雲的“意思”,為每句詩都加上“我”字。如:我相思夜夜飛,我飛繞情人側,……我夜有夢魂馳,我漫漫怨長夜。

生產隊野雞坡的一株桐子樹上,有一群蜜蜂在亂竄,幹活的社員見狀,都認為是某家蜜蜂“分桶”,就是一桶蜜蜂產生出第二個蜂王,第二個蜂王要鬧獨立,隻好把自己的子孫們帶走。如果不將它們招進網裏,它們就要變成擇地而居的野蜂,但招蜂的確是一門獨到的技術,隻有生產隊長精於此道,他回家拿來白糖,撒在招蜂的器具上,對著蜂們唸著“蜂王上蓋、蜂王上蓋……”,蜂王率先飛到簸蓋中,它的子孫們就飛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