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拉郎配(一)(1 / 1)

袁靜莉的父親是軍閥楊森的副師長,參加過慘烈的武漢保衛戰,1949年隨楊森逃往台灣。1972年,袁靜莉落戶華鎣山柳林公社鄢家灣生產隊。

該隊自然條件較好,但人多地少,分配也自然少,袁靜莉再怎麼苦幹,也改變不了她艱辛的生存狀態。當種豬飼養員黃大爺去逝,袁靜莉為得到全勞力工分,不顧世俗的偏見,勇敢地接替了黃大爺的活路,被社員戲之為“拉‘郎’配”。一個女知青牽著種豬,走村串戶為別人的母豬交配,在封閉落後的華鎣山區,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轟動效應?正是這種轟動效應,成就了她的事業日益興旺。

袁靜莉落戶鄢家溝生產隊已4年有餘,當時雖有推薦工農兵青年上大專院校的政策規定,但她想都不敢想,原因就是父親在台灣,嚴酷苛刻的“政審”過不了關。他日夜思考著走出困境,但都找不到影兒,直到黃大爺家響起做道場的鑼鼓聲,她才猛然想起黃大爺的活路沒人做——喂種豬!

直到踏上生產隊長院壩時,她才意識到自己是女的!她有些後悔,後悔當時隻想到喂種豬得全勞力工分,就沒有想到女人幹這活路合不合適。當她正在猶豫往不往裏麵走,卻被生產隊長發現了。

“袁知青,屋裏坐。”

袁靜莉進屋坐下來,憋粗了脖子才把事情間接地說了出來:“我……我要喂黃大爺……那條豬!”“你說啥子呢?”隊長把正要擦火柴點煙的手停住,“黃大爺那條豬是啥子豬,是種豬啊”。我本來想照顧黃大爺已成家的女兒,但她說女人家家的,再窮也不能幹這號事情。想不到你妹兒家家的,卻主動找上門來了。

袁靜莉向隊長堅定地表示態度:“這豬我一定要喂,請隊長支持我吧,我決心盡心喂得體格健壯,像條牛兒似的。”

聽到這話,隊長以為必須把實際情況向她解釋清楚,免得給集體造成損失,但要對女孩子說這些,的確不便啟齒,遂試探道:“這種豬不但要喂好,更需要的是要會配種,生產隊才有收益。”

“隊長不要擔心這個,豬們自己懂。”

“袁知青呀袁知青,你你你……。”隊長強忍住笑,“你到區獸防站去參觀配種吧,下定了決心再說”。

袁靜莉到了區獸防站,裝著是過路的樣子,眼睛卻盯住怎樣配種。隻見地壩中央架子上放一段幾尺長的圓木,圓木後半部分被掏凹了下去。放出體形巨大的種豬嗷嗷地叫著,情緒非常激動,跑到園木後麵,前腳趴了上去,伸出鞭狀的屙尿之物,配種技術員將之按入玻璃瓶,接了一小瓶米湯樣的東西。接著是給母豬配種,將一根管子從尾巴下麵伸進去,擠了幾下就算完成。袁靜莉心想,配種原來這麼簡單,她甚至懷疑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無事找事幹。她以為如果是種豬、母豬自己相愛,過程還要簡單。

“隊長,我到區獸防站學會了。”袁靜莉興高采烈地告訴隊長,隊長以為這女孩子移風易俗,作風潑辣,一定是黃大爺的優秀繼承者,就派木匠為她打造豬圈,將黃大爺的石豬槽搬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