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神醫(二)(1 / 2)

在縣城一年,課餘時間都用於看書、拜訪、交流,沒有看過一場電影。回隊之後,縣電影農村放映隊來放《英雄兒女》,李旭前去觀看。正片放影之前,先放新聞紀錄片《蛔蟲防治》。自己是赤腳醫生了,對醫藥衛生方麵的知識已有職業性的愛好,看起來非常認真。

次日一早,二隊的華幺嬸來請他去給男人看病。問得了啥子病,回答說是“蛔蟲病”,問啷個曉得是“蛔蟲病”?華幺嬸誇張地比劃道:不得了啦!我男人看電影回來,就想起蛔蟲在肚裏爬,爬了爬的就爬到喉嚨管爬不出來,打幹嘔,堵得氣都出不贏。李旭想起蛔蟲在銀幕上的特寫畫麵,那東西大得有烏梢蛇那麼大一條,爬來爬去好惡心,華幺嬸的男人可能是心理作用強烈得了癔病,他帶上4顆APC出門。到了病人家裏,通過一係列望、問、診、切,並未發現脈相有毛病,得的是癔病無疑。當即對病人進行心理安慰:你這“蛔蟲病”用一般的驅蟲藥不行,你要“驅”它它卻不動,賴在喉嚨不出來。對症治療的辦法是,用“化蟲藥”把它化掉,就藥到病除了。那男人又鼻子膿涕的打幹噎,華幺嬸催促道,李醫生不要說了,快點拿藥。李旭從包裏摸出“化蟲藥”,吩咐一天兩次,一次一顆,可能藥還沒有吃完,就藥到病除。吃的時候,就要想到蛔蟲是泥巴做的,見到“化蟲藥”就化。

等到吃晚飯的時候,華幺嬸把剩下的3顆“化蟲藥”送了回來,還帶來一包幹鹹菜。說這藥的效力大,我男人想著“泥巴做的”,才吞下去胸口就不悶了,喉嚨也不癢了,出氣也勻了。

李旭住地分散,大隊書記考慮到群眾看病不便,一直在物色恰當的地方,當5隊李勇芳要到蘭州去當隨軍家屬,他便通過協商把房子借了過來,安上桌椅,找民辦教師寫上安寧公社三大隊合作醫療站的牌子掛起,把大隊赤腳醫生李旭請了過去。

這樣,李旭就在醫療站正式“辦公”了。

半上午時分,用涼椅綁成的滑杆抬來一個老漢,家屬說他流鼻血一個多月,區醫院、公社醫院都看過,還是止不到血,肚子屙得嘩了嘩的,不曉得該啷個辦。李旭認真把脈,診斷為“鼻衄”,《金匱方歌》說:火熱上攻心氣傷,清濁二道血洋洋。大黃二兩芩連一,釜下抽薪請細詳。用藥適宜由大黃、黃連、黃芪構成的“瀉心湯”,“瀉”為老年人用藥大忌,方子是不是弄錯了?仔細一想,歌訣名稱就是“瀉心”,流鼻血的原因本是“火熱上攻”,用瀉藥大黃去“釜下抽薪”正好對路,當即決定使用“瀉心湯”。到地邊挖來幾窩大黃,隻開了黃連、黃芪,叫病人家屬自己到公社衛生院去抓。

第一副藥吃了後,病人腹痛,大瀉,屙出來的東西黑綠相雜,臭不可聞。第二副藥吃下後,鼻血終於止住了,看來病根已除。為了不致複發,李旭又開牡丹皮、生地黃進行涼血調理。老漢病好了,又重新出現在農業學大寨工地上,見人就說,區、社醫院都拿不下火的,李知青幾味藥就弄伸抖了,真是神醫喲!從此,“神醫”之名就在鄉間傳開了。

通過使用“瀉心湯”,才感到農村治病用藥的不便。為了抓藥,要跑上十幾裏,從開處方到吃藥,至少4個小時,如果遇到急性病,那就晚了。本公社的白雲山,是全縣最高的山,終年掩隱在白雲中,植物資源豐富,何不去采草藥為群眾治病呢?李旭帶上禮物,去九大隊合作醫療站找到赤腳醫生肖金山,一陣寒喧之後,提出了托他帶路到白雲山調查草藥資源的要求。肖金山世代草藥醫生,大隊看中了他才選中他當赤腳醫生的。當他知道李旭的打算後,也想上山作一番細致的調查,當即爽快的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