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廣闊天地煉了幾年紅心的田雲蔚,仍不失父母遺傳給他的儒雅風度,從頭到腳,從說話到走路,都是一派學究相。異常辛苦、異常枯燥的山區生活,多數知青都寂寞得惹事生非,他卻感到充足。除亡命學大寨之外,業餘愛好就是死記硬背《新華字典》和研究華鎣山民俗,被眾知青戲為“書蟲”。別看“書蟲”名稱荒誕可笑,卻在未來的生活中大有用處。
……
田雲蔚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在充滿書香氣的家庭中,田雲蔚被書香氣陶醉。正當他考上高中時,一場大規模的政治運動席卷山城,因父親是國民黨員(讀大學時從三青團轉為國民黨),田雲蔚自然屬於“黑五類”,沒資格參加紅衛兵組織。閑得發慌時,躲在天花板上看《太平寰宇記》、“水經注”等“黑書”,腦海中映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光輝。當這些“黑書”被“破四舊”後,田雲蔚已無書可看,身邊隻留下一本《新華字典》。1970年學校複課,在精神上才有了安慰。1973年,田雲蔚高中畢業,可是由於“政審”不過關未被推薦上大學。當年,他在“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洪流中來到華鎣山五裏溝“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是什麼樣的自然環境喲?萬山磅礴,高聳入雲,山溪逆折,峽穀幽深。在與貧下中農相處一段時間後,他發覺當地人的生活、習俗、語言與城市迵然不同,仿佛來到一個陌生而神奇的世界。
當時,農村興起“政治夜校”。所謂“政治夜校”,並非有教師講政治,而是由本隊識字的農民唸“老三篇”、讀毛主席語錄,田雲蔚以高中學曆當上五裏溝生產隊“政治夜校”的“教員”。有一天,大隊主任高青雲向他下達一項神聖而光榮的政治任務:區革委十天後要組織全區大隊、生產隊幹部,在你們生產隊召開“農田基本建設”現場會,會上要組織農民學毛主席語錄,體現用毛澤東思想指導學大寨的輝煌成果,千萬不能有閃失。
經過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導演,迎來了現場會的召開。
在“農業學大寨”紅旗的導引下,全隊百餘名老少青壯年精神抖擻地向“大寨田”工地出發,田雲蔚紮起褲腳挽起袖子,沿途高呼革命口號,應聲震得野兔亂竄,烏鴉驚飛。
走攏工地,社員站成三排,田雲蔚麵向眾人,把手板莊重地向上一抬,社員們立即舉著鋼釺、鋤頭高呼“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口號,吼聲氣壯山河,儼然一派攻打敵堡的陣仗。
“開始戰鬥!”生產隊長蘇昌華下達命令。
大錘劃開弧形曲線,鋼釺劇烈顫動,銀鋤在空中飛舞,挑泥石的人健步如飛。這一幕剛結束,蘇昌華吹哨子避炮。人們火速躲到隱蔽處,隻見工地上白煙升起,緊接著排炮隆隆,炸起的煙霧泥石飛向空中。基層幹部們看得心花怒放,歎聲嘖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