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鐵塔(二)(1 / 2)

一口氣吃下24碗湯圓的青年,力氣肯定非同一般。高萬成的力氣,那是人所共知的。生產隊長根據他的勞力和勞動表現,說服社員讓他享受全公社知青的最高待遇——日勞動底分10分,與整勞力一個級別,但幹起活來超過整勞力。同級勞力挖一行地,他要挖一行半,別人肩負100斤,他要挑200斤。每年掙工分5000多分,人平分配全公社第一。這麼多的工分的得來實在不易,他不滿足於長短扯平的大寨式“政治工分”,一有機會,就要憑力氣掙高工分。生產隊向食品站交售肥豬,都是兩人抬。高萬成卻獨樹一旗,將幾根小鬆條把豬圈起,用麻繩綑住,用肩膀扛起走,一人獨得兩人工分。人們都不明白他為什麼如此看重工分,原來他是為了守寡的母親和弟妹。父親是楊森部隊的武術教官,臨解放時隨楊森逃到台灣,年輕美貌的母親變成有“海外關係”的“反屬”。不管政治上如何有別於人,也不管生活有多苦,她就是堅決不嫁,她想信隻憑武藝吃飯的人,總有一天要回家,那怕很久很久,甚至是下一世。這樣一來,高萬成便成了全家的主勞力,落戶農村,也時刻不忘自己當長子、長兄的責任。

有一天,高萬成扛起一條180斤的肥豬在采石場歇氣,汽運23隊的一個司機把他左看右看,一聽采石工人說扛豬的是重慶知青,就當即拿他開心。知青大漢,我看你的氣力也不小。你如果能把這坨大石頭盤到汽車上,我獎勵你1塊錢。高萬成也不說“要得”,彎下腰就把一條連二石舉將起來,“乒”的一聲扔到車箱內的棉花包子上,扛起豬就要走。司機急了,要求把石頭扛下來。在場的采石工人都為高萬成打抱不平:“你說的是盤上去,並沒有說扛下來,說話啷個屙尿變呢?”要扛下來嘛,連盤上去的力錢起碼要3塊錢1斤糧票。不然的話,就讓你把石頭拉到百貨公司,運輸費都得不成。司機無奈,照實拿出錢糧,他不諳一句玩笑話就出脫3元錢1斤糧,但高萬成說是扛起耍的,誰要你的錢糧呢?

分散在生產隊的知青們,一般都感覺枯燥空虛,一到趕場天,便彙集到公社供銷社茶館、場頭大香樟樹下擺龍門陣,散場時順便帶點小東西。高萬成瞅準這個機會,趕集之時挑一擔大籮筐,尋找機會與知青們答白,任憑大家把東西往裏麵放,得到的代價是幾兩糧票或幾角錢,大方一點的,還請他進館子。趕一場所得到的東西,加起來相當於勞動一個月的收入總和。冬月二十三,他的兩隻空籮筐裏麵,裝進“社花”的女兒和另一個女知青的孩子,孩子四周,塞滿雞鴨水果蔬菜,扁擔兩端還掛著糧食口袋,兩個女知青緊跟在他後麵費力趕,活像娘家給女兒做滿月酒似的。

閃悠閃悠的挑到白龍峽口,幾個農村“吊襠幫”青年迎麵而來,招呼一聲“回去了哈”,抓起柑子就剝,扯出甘蔗就撕,同路的女知青敢怒不敢言,男知青摩拳擦掌要動手。高萬成招呼男知青不要打人,連忙聲明這是給同學們帶的過年貨,請你們不要亂拿。無賴們欺他憨厚老實,伸手就提肉捉雞,嚇得兩個娃兒落魄驚叫。高萬成放下擔子說:“這不是大白天活搶人嘛,不準搶。”無賴們哪裏肯聽,提起東西就跑。有個男知青的管製刀具立刻彈出刀鋒,高萬成為了避免血案發生,隻有親自作為,他掀翻一個無賴,提起腳頸像耍棍棒似的在空中亂舞,撞得無賴們東倒西歪,這才把手中的活物往空中一拋,待其剛要落地時,閃電般的抓住蓬亂的頭發,順勢扔在沙灘上,橫行鄉裏的天棒們全被鎮住,趕快歸還原物,。手握管製刀具的知青說:“今天算是便宜了你們,依得老子的德性,非丟翻幾個龜兒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