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馬滾石陣(1 / 3)

夜幕降臨時分,我們借著寥寂的星光來到穹窿山逸仙亭,走到石壁附近均吃了一驚:盤絲洞前藤蔓、樹枝等偽裝全被拉扯開來,露出光溜溜的洞門,門上還有兩個清晰的腳印。

穆林分析說肯定是克裏斯蒂那幫王八蛋不甘心,想再進洞看看,不料沒找著開洞訣竅,便狠狠踹兩腳泄恨。張誌誠沉吟道這提醒我們一個問題,克裏斯蒂也注意到盤絲洞不同尋常,說不定此刻就躲在暗處窺測,大家行動時要保持高度警覺,不能有半點痕跡落到他眼中。

五個人站成半圓將我遮得嚴嚴實實,按下玉石龍頭後依次進去,在幾支強光電筒的照射下,穆林終於找到按鈕將石門關上。

“除非他娘的搞爆破,否則甭想進來。”穆林鬆了口氣道。

進洞後大家按約定的分工各自在洞壁上尋找,張誌誠和我搬開角落裏的蹍船和小鍘刀,清理掉一堆枯草藥,電筒下可以看到洞壁深處有一片區域顏色與周圍不同,他伸手一摸即判斷出其材質與洞門相似,再往下探,在接近地麵處有個龍頭,比外麵的小得多,隱在一大塊凸出的石頭陰影裏,若非有意尋覓很難看到。

照前法按了玉石龍頭四下,石壁在“軋軋”聲中緩慢後移,一個黑黝黝、直冒涼氣的洞口呈現在眼前。

穆林在洞邊鞠了一躬:“歡迎進入六百年明代古墓,女士優先。”

珊瑚和前妻都有些猶豫,我笑罵道這種危險的事能讓女士打頭陣嗎?我先來。大家笑著魚貫而入。

洞口處約兩米多寬,越往裏走越窄,最窄處僅有一米左右。洞內寂靜異常,耳邊盡是 “踏踏”的腳步聲,連平時細微的呼吸聲也清晰可聞。山洞像一個幽深的隧道,隨著山體的變化彎彎曲曲繞著,向遠處無限延伸,而且是明顯的下坡路,我約莫著已經走到了地下,兩側石壁上掛滿了小水珠,氣溫愈發地低,不知不覺間皮膚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拐過一個凸出的山壁斜坡,我忍不住問:“確實隻有一條道嗎?為什麼這麼遠?”

張誌誠道:“這是甬道,與地圖上描繪的路線一致,你看腳下和洞壁,幾乎沒有人工開鑿的痕跡,說明此墓倚托天然石洞而建,雖不如人工墓精巧華麗,自有一種大拙若工的氣魄。”

珊瑚突然停下來,嚴肅地說:“你們不覺得奇怪嗎,居然有人把墓安放在如此潮濕的地方,這根本就違反墓葬常識,穆林,你以為呢?”

穆林捂著胸喘了幾下,道:“是不對勁,可從進來起就一條道走下來,我們還有別的選擇?不管裏麵是什麼總得進去看看。”

兩人交談間張誌誠掏出牛皮圖紙查看,他一手拿電筒一手拿圖甚是不便,前妻便把圖接過來展開,幾個人在圖上比劃了一陣,認為前麵出現的大石窟將有決定性意義,遂打足精神繼續前進。

走了近半小時,隱約聽到滴水聲,聲音越來越大,腳下也變得濕滑難行,不時得扶著山壁行走。再向前山道弧度格外大,繞了個近三百度的大彎後眼前驀地一寬,我們已置身於一個高大寬敞的石窟中。

石窟高約十多米,呈正方形,麵積至少有一百多個平方,石窟正中上方有一眼清泉,泉水順著裂縫彙流到下麵的小泉池裏,再溢出去四處流淌,最後從石縫中慢慢滲下去。

“出口在東南麵。”張誌誠沉聲道,幾隻電筒都彙集到那邊。

前妻叫道:“咦,上麵有字!”

大家趕緊跑過去,穆林仰著脖子邊看邊念道:“無錨形石鑰者禁入!”念罷他吐吐舌頭,“好強硬的口氣。”

的確,雖是短短八個字,字體也端莊正派,宛然顏體風骨,不知怎地看了之後憑空感覺到一股殺氣,仿佛冥冥之中有個長發仗劍的俠士冷冷盯著我們,目光中滿是惕意和怒色。

珊瑚喃喃道:“它不提金羅漢,反而要錨形石鑰,其中定有古怪。”

“‘禁’字旁邊多了一橫。”前妻眼力最好。

我和穆林爬到石壁中段,果然,“禁”字旁邊有道三四寸長的豁口,薄薄的,手指插不進去,拿電筒往裏麵照,黑乎乎什麼都看不到。

“這是鎖眼,錨形石鑰從這裏插進去門就開了。”穆林道。

“可惜沒有。”我說。

珊瑚道:“它也是林家世代子弟的難題,守著寶窟而不入,豈非是對人性最大的折磨?然而不管出於好奇還是貪婪,都被這道天塹擋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