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曆史上最為奇怪的一次勸降!
徐庶是劉備的舊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了劉備,現在卻轉過來要勸劉備去歸降曹操。劉曄算計到了“承諾——一致”對徐庶的約束力,作為一個勸降的使者,如果背叛了使命,主動羈留不歸,是會讓天下人笑話的。但劉曄卻沒想到,這並不是唯一的心理學規律,還有另外一個心理學規律也會發揮效用。
這就是“互惠原理”!
劉備的情深意重,讓徐庶深感無以為報,隻好在臨走前推薦了諸葛亮來替代自己。盡管如此,徐庶還是覺得沒有還夠劉備的恩情。
所以,作為勸降的使者,徐庶不會就此羈留不歸的。但是,要他勸降劉備,也是不可能的。相反,徐庶揭發了曹操想借勸降收買人心的企圖。更重要的是,徐庶將曹操兵分八路,要填平白河、踏破樊城的軍事部署通盤相告,讓劉備諸葛亮早做準備。
這一場勸降,最後倒成了老同事、老朋友間難得的歡聚。這是曹操劉曄絕對沒有想到的。笑飲暢懷後,徐庶告辭而去。
曹操大軍壓境,劉備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好的心情呢?劉備又為什麼不會考慮向曹操投降呢?
劉備一貫是個能伸能屈的人。當年他執掌徐州,呂布來投,他安排呂布去下邳鎮守。後來呂布搶了徐州,劉備毫無怨言,就聽從呂布的安排,也到下邳安身。曹操,他也不是沒有投靠過。
但是,現在的劉備可有點不一樣了。自從得了諸葛亮,劉備的自我感覺從來沒有這樣好過。尤其諸葛亮博望坡和新野城的兩把火一燒,更是將劉備的信心和雄心燒得旺旺的。他認準了諸葛亮,不管在什麼樣的艱苦條件下,都能夠取得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劉備之所以,多次不肯接受劉表的謙讓荊州,也有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對諸葛亮的高度(甚至是盲目)信任。劉備認為,有了諸葛亮,盡可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去謀取天下,哪裏還需要通過背信棄義,為人不齒的手段呢?
所以,劉備是根本不會再考慮投降的。
但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的這兩次勝利,都有幸運的成分在內。當曹操百萬大軍傾巢出動時,勢如山崩地裂,靠火,靠水,都是靠不住的。
情勢十分危急,但劉備卻十分樂觀。深知曹操底細的徐庶告辭前,要劉備趕快跑路,否則就來不及了。
劉備因此問諸葛亮該如何應對。
諸葛亮一時也沒有什麼好的主意。但“逃”是必然的本能選擇。所以,諸葛亮說:“我們還是趕快放棄樊城,去取了襄陽安身吧。”
劉備要跑路,新野、樊城兩縣的百姓也要跟著劉備。這雖然體現了劉備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但也極大地影響了劉備逃命的效率。
劉備來到襄陽,對著城門大叫:“劉琮賢侄,趕快開門。我隻是為了救兩縣百姓,別無他意。請趕快開門。”
但蔡瑁張允等人,本就心懷鬼胎,一直防著劉備,哪裏會給他開城門呢?隻是一陣亂箭射退劉備。
襄陽城中正有一員大將,名喚魏延,早就仰慕劉備大名。他聽說蔡瑁不肯開門,不由大怒,揮舞大刀,衝向城門,喝道:“劉使君乃仁德之人。你們投降曹賊,為什麼不放劉皇叔進城?!”
魏延揮刀砍死守門將士,打開城門,要放劉備進城。荊州名將文騁趕上和魏延廝殺。劉備眼見兩相爭鬥,必會傷了無辜百姓,就此決定不入襄陽。他再問計於他認為無所不能的諸葛亮。諸葛亮說:“我們還是去江陵吧。江陵是荊州的錢糧之地,取了江陵,勝過襄陽許多。”
劉備從之,帶領士兵和百姓,往江陵進發。
魏延此番舉動,雖然沒能幫助劉備入駐襄陽,但卻是預先施給了劉備一個大大的恩惠。正是這個恩惠帶來的回報,日後反過來救了魏延的性命。
魏延眼看劉備走遠,襄陽已難安身,隻好去長沙投奔太守韓玄。
再說劉備,帶著百姓,如蝸牛趕路。諸葛亮內心十分焦急,勸劉備棄了百姓,趕快逃走。諸葛亮的想法是對的,當然也有一絲自私的成分在內。要是劉備被曹操的追兵趕上擒獲,那麼大家都是白玩一場了。但劉備隻是不從。
諸葛亮無奈,隻好建議劉備趕快派關羽去江夏想劉琦求救,讓劉琦趕快派兵接應,共會於江陵。這邊再派張飛斷後,趙雲保護家小,盡快撤離。
曹操一路進逼,劉琮獻了荊州。曹操大封荊州文武,卻以遣劉琮去任青州刺史為由,於路上將其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