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借著草船借箭的這驚人之勢,對魯肅說了一番鏗鏘有力的話。
諸葛亮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我命係於天,公瑾焉能害我哉!”
諸葛亮的話裏有三層意思。
第一,將為將的最高素質當成基本素質,用來貶低周瑜。有了草船借箭的成功案例烘托,諸葛自然是符合要求的為將之人。但諸葛亮將其定為基本素質後,所有不如他的人就成了“庸才”。
第二,大霧天氣是諸葛亮早就推算出來的。但諸葛亮卻說是三日之前算定有大霧,意指當周瑜故意以造箭為難之際臨時的神機妙算。這顯然會增加諸葛亮的神秘感和權威感。這是諸葛亮為自己立威所作的鋪墊。
第三,揭破周瑜的陰謀,並通過宣揚“我命係於天”來進一步神化自己。這句話他不能直接對周瑜說,隻有通過魯肅的這個傳話筒傳遞給周瑜。
成功真是一個好東西。當周瑜看到十萬多支如期搬到中軍帳裏交差,又聽了魯肅細說原委後,不由深深地被折服了。這一刻,諸葛亮在他眼裏幾乎成了一個神。在神麵前,凡人怎麼還可能心生嫉妒呢?
周瑜恭恭敬敬地出了營寨,來以對待老師的禮節來迎接諸葛亮。見麵的第一句話就是:“即便是古代的孫武、吳起也趕不上先生您啊!”
諸葛亮微笑道:“雕蟲小技,不足為奇啊。”
這兩個曠世奇才之間的關係,第一次如此融洽。周瑜恭恭敬敬向諸葛亮請教破曹之計。諸葛亮謙讓一番,周瑜說:“我有一計,不知可否,請先生論之。”
諸葛亮急忙攔住了周瑜,說:“都督請先別說,咱們兩人各自寫在手內,看看是否所見略同?”
周瑜一笑,同意了,叫人取來筆墨。
諸葛亮這樣做是不是多此一舉呢?既然周瑜要說,你就讓他說好了。
絕對不是。
諸葛亮心細如發,心如電轉。他早已經定好了火攻之計。如果周瑜也想到了,並先行說了出來,那麼將來的首功就是周瑜的。這就像現在專利權,並不是頒給最早發明的人,二十頒給最早申請的人。
前麵已經分析過,諸葛亮必須處處爭功,時時立威以便為將來分利打好基礎。所以,他一定要阻止周瑜。而當兩人同時寫在手上,即便相同,也是共享“專利權”。而一旦周瑜之計不如火攻,那麼,諸葛亮的功勞就更加之大。
所以,諸葛亮必然要演上這麼一出保贏不輸的把戲。
兩人寫畢,各自伸掌一看,都是一個“火”字!兩人相視大笑。周瑜笑的是自己的妙處竟然與“神人”諸葛亮完全一致,足見自己的英明。諸葛亮笑的是,沒有被周瑜搶注“專利權”,並且讓事情進入了自己的預設軌道。
這個時候,周瑜還沒有想到風向的問題。一旦想到了,他是要吐血的。但諸葛亮早就知道了必刮東風,他也知道,到時候自己必可利用東風大做文章。
在這個問題上,可以看出周瑜是後知後覺的,而諸葛亮是先知先覺的。而他們的共同對手——曹操,則是隨知隨覺的。這三個人的排名是諸葛亮、曹操、周瑜。
曹操采納了龐統的連環計,將戰船連在一起,果然風平浪靜,如履平地。但此時程昱進言說:“船連在了一起,固然是平穩了。但如果敵人用火攻,就無可逃避了。”
曹操哈哈一笑,說:“夫為大將者,先明天時,次察地理,然後以法用兵。凡用火攻,必藉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吾居於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懼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時,吾早已提備矣。”
曹操的這番話,和諸葛亮教育魯肅的那番話何等相似!曹操的軍事才能確實是很了不起的,否則也不可能統一中國的北方。
可惜的是,他遇到了比他更厲害的諸葛亮。
諸葛亮大笑之後,深入一想,不由嚇出來一身冷汗,並開始後悔自己此前對魯肅說的那番話了。
那是一番過頭話。當時,諸葛亮確實有一點得意忘形了。
過頭就在一個“算”字上。“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也就是說,大霧是必定有的,隻是諸葛亮比別人提前算到了。既然如此,將來的突刮東風,也是可以提前算出來的。東風當然是火攻曹操的關鍵,但如果隻是算出來的東風,也算不得多少大的功勞。東風要刮三天,就是不會算的周瑜,也會當機立斷,在刮起東風的當天,甚或是第二天發起火攻。反之,將本來就要“刮”的東風,包裝成靠自己神力“借”來的東風,情況就大大不同了。破曹的功勞一大半是要記在借來東風的諸葛亮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