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激將法改怎麼用(1 / 2)

激將是需要資本的。一個無足輕重的人,對他人負麵或低估的評價,絲毫激不起他人做出相反方麵言行的衝動。

諸葛亮知道這一點。所以,盡管他對激將法情有獨鍾,但他並沒有貿然一開始就使用激將法。但是現在,諸葛亮從東吳逃回後,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他知道,雖然自己在博望坡和新野兩把大火,燒敗了曹兵,也收服了張飛和趙雲等人。但關羽始終冷眼旁觀,自高姿態。而諸葛亮認為自己這一次火燒赤壁,讓曹操百萬大軍灰飛煙滅,其功績之偉大,百倍勝於此前的戰績。以這樣不可思議的巨大成功做資本,來對關羽運用激將法,應該是很有底氣的。

諸葛亮的自我感覺相當良好。但他實際上犯了一個錯誤。諸葛亮分派諸將的時候,東風剛起,東吳對曹操的總共尚未發起。但諸葛亮由於盡得天機,最終的結果全部已經在他算計之中。而劉備營中除他之外的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事態會如何發展,會發展到何種地步。這種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時間錯覺,讓諸葛亮感覺良好,而他人卻無動於衷。

至少在關羽看來,此刻的諸葛亮和此前從夏口去東吳時的諸葛亮並沒有不同。所以,當諸葛亮針對關羽的激將大計一一展開時,關羽仍是原來的態度。

諸葛亮先派趙雲在烏林埋伏,再派張飛在葫蘆口埋伏,專等曹操敗逃而來。諸葛亮又派糜竺糜芳劉封三人,趁著東吳追殺曹兵之際,到江上剿虜敗兵,搶奪船隻器械。這三人本領平常,但趁火打劫的任務還是能勝任的。

諸葛亮分派已定,裝作全然不睬關羽。關羽看著諸葛亮這一番裝腔作勢,知道他是針對自己而來的,心中怒氣勃生,但軍令大權掌握在諸葛亮手中,又有什麼辦法呢?

辦法其實是有的。關羽可以借助權威的力量來應對諸葛亮的激將挑戰。具體的做法其實也很簡單,關羽隻要當著諸葛亮的麵,心平氣和地對劉備說:“大哥,我要向你告辭了。”劉備必然大為吃驚。隻要劉備一追問,關羽就可以借勢說:“我能力有限,在這兒也派不上大用場,就不待在這裏妨礙大家了。”

如果關羽這樣做,等於是反過來將諸葛亮一軍。劉備一幹涉,諸葛亮此前的激將謀劃就泡了湯。關羽就能在與諸葛亮的較量中占了上風。諸葛亮要想用好關羽,就不能再用激將之法,而是得另想他法。

但關羽沒有想到這一個辦法。他按捺不住,直接對諸葛亮發出質問。這樣做氣勢很盛,但作用遠不及“以退為進”。

關羽說:“我自從跟隨兄長征戰以來,從來都是第一個領兵抗敵。今天遭逢大敵,軍師為什麼不肯見用?這是什麼道理?”

關羽是借力慣例(每次都是第一個被委以重任)來加強自己的說服力。但諸葛亮不會和他在這等細枝末節上糾纏,而是早就設好了一個大圈套。

諸葛亮采用的是“先捧後殺”的辦法:“雲長公,我哪裏是不想派你出征啊。我本來有一個極為重要的隘口,非你不能把守。但是又想到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所以不敢有勞你啊。”

關羽受激不過,追問:“有什麼不方便,說來聽聽。”實際上,諸葛亮的這種說法明顯是一個語言陷阱。最好的應對之策是絕不追問,隻需冷笑幾聲。但隻要你一追問,就掉入了陷阱,接下來就很難自拔,隻能沿著人家預設的說服軌道前行了。

諸葛亮說:“當年曹操對你不錯。你發誓要好好回報。今天曹操兵敗,必然從華容道逃來。如果讓你去把守,恐怕你會放他過去。因此不敢派你去。”

關羽怒道:“這是什麼話!軍師你也太多心了。曹操雖然對我有恩,但我斬顏良誅文醜,已經報答他了。如果在華容道遇上,我怎麼會放過他!”

適可而止,過猶不及。實際上,這個時候諸葛亮已經可以收手了。但他又追問了一句:“如果你放了曹操,又怎麼樣呢?”

關羽這個時候已經沒有退路了,隻能硬著頭皮說:“我願意軍法從事。”

諸葛亮還是不依不饒:“那麼就立下軍令狀吧。”口說無憑,白紙黑字,書麵承諾的威力是很大的。這一招似乎是從周瑜那裏學來的。周瑜就曾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在三天之內製造十萬支箭。如果不能完成,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砍諸葛亮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