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給你一碗閉門羹(1 / 2)

卻說曹操擊敗張魯,得了東川,令曹洪、張郃、夏侯淵等人把守,卻被諸葛亮激將黃忠,力斬夏侯淵,挫動銳氣。曹操親率大軍反撲,又被諸葛亮擊退。劉備遂得東川漢中之地。

至此,劉備已經擁有荊州、西川、漢中等三大塊地盤,可以稱得上家大業大了。諸葛亮自出山以來,所謀所劃,步步得逞,從未失手,也是誌得意滿,意氣飛揚。

眾將跟隨劉備,從一窮二白開始創業,這時都有推崇劉備為帝的想法。這其中不僅是覺得劉備已經名至實歸,也有自私的想法。隻有劉備成就了帝業,這些人的事業也算是修成正果,也能在爵位官職方麵更上層樓,光宗耀祖。

但是,這些人都不敢擅自去向劉備表明,於是一起來找諸葛亮。諸葛亮的名望已經如日中天,堪稱群臣之首。

諸葛亮十分自信地表示:“吾意已定奪了。”這句話說得豪氣幹雲,仿佛他可以大包大攬,完全可以替劉備做主。於是,諸葛亮帶著法正等人,自信滿滿地來見劉備。

諸葛亮說:“現在漢帝懦弱,曹操專權,天下百姓無主。主公您已經年過半百,威震四海,現已擁有荊襄兩川,正可以應天順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順之後,就可以討伐國賊曹操。此乃大合天理之舉,事不宜遲,就請擇吉日登基。”

諸葛亮以為劉備一定會對自己言聽計從,但卻沒有想到,劉備極其斷然地批駁了他的建議。

劉備大驚,這“驚”絕對是發自內心,而非偽裝。劉備說:“軍師,你可大大地錯了。劉備雖然是漢室宗親,但不過是臣下之臣,如果這樣做了,等於是背反漢室了。”

這種絲毫不給諸葛亮留麵子的行為是諸葛亮自出山以來第一次遭逢到的。而在維護自己麵子方麵,諸葛亮的敏感度一點也不比關羽差。此前,他因為魏延救了黃忠,解了關羽之困,而對立有大功的魏延橫加指責,就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同樣,這一次,哪怕傷害他麵子與自尊是劉備,諸葛亮也要為自己辯護。

諸葛亮說:“主公,情勢不是你說的那樣的。如今天下割據,群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有才德者,舍生忘死而事其主者,不是為名,就是為利。如果主公您今天為了避嫌而不肯登基,手下之人,大失所望,不久就將四散而去。願主公深思。”

諸葛亮的辯護立足於喚起劉備的恐懼。如果您不進步,屬下的人就不能進步。這是水漲船高的道理。大家跟著你,出生入死,說白了,就是為了爭名奪利而來的。如果你有條件滿足他們了,卻還不給予滿足,他們肯定要另謀出路的。那麼,您半世的營謀就全部落空了。

諸葛亮這番“名利論”倒是頗具說服力的。但是,他過於自信,直接撕開了劉備帶了大半輩子的麵具,先為劉備下了結論,然後再在劉備反對之後,拋出“名利論”,等於是強行綁架劉備的獨立思想,這顯然是劉備不能接受的。

如果諸葛亮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先以“名利論”來詰問劉備,要劉備自己來考量該如何去做。那麼,劉備即便不會自己提出“稱帝”,也會比較心平氣和地來和諸葛亮討論“稱帝”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在對劉備的微妙心理的把握上,諸葛亮確實不如龐統。劉備始終是要外托忠義之名,內圖王霸之實的。你是絕對不能把他放到天下人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你必須給他找到或設計出足夠好的理由,他才會“欣然匆忙”,就像上次龐統通過“道德排除策略”,讓他下定決心攻擊劉璋一樣。

諸葛亮沒有找到足夠好的理由,當然是要吃“閉門羹”的。但好在“閉門羹”也不是毫無價值。對於說服的高手來說,如果善於運用“閉門羹技巧”,還是可以退而求其次,多少給自己挽回一些顏麵的。

諸葛亮一看,此刻要劉備稱帝已經絕無可能,但群臣環伺,如果自己就此黯然退下,勢必威信掃地,光暈頓消了。諸葛亮不甘心,立即提出了“退一步”的要求。

諸葛亮說:“主公平生以義為本,不肯稱帝也是對的。但現在,您已經擁有荊襄兩川,可以暫為漢中王,以正其位,方可用人。”

劉備出於慣性,還要推辭,說:“不得天子明昭而為漢中王,也是僭稱!”

諸葛亮毫不退讓,說“離亂之世宜從權,不可拘執於常理。”同時目視張飛等人。

在張飛眼裏,大哥劉備當皇帝也是理所應當的,何況是漢中王呢。張飛當即大喊道:“異姓之人,皆欲為君何,況哥哥乃漢朝宗派!莫說漢中王,就稱皇帝,有何不可!若不如此,半世殷勤成一夢矣。”其他諸人也紛紛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