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你怎麼能讚美我的錯誤(1 / 2)

諸葛亮撤回漢中,檢點軍馬,發現少了趙雲鄧芝,正要派人去接應,卻聽趙鄧已經平安撤回,未折一人一騎。

諸葛亮慚愧地說:“是我不識賢愚,以致如此啊!”

正在此時,忽報馬謖王平魏延高翔等人到了。令人奇怪的是,諸葛亮先是把王平叫了進來,狠狠地斥責道:“我要你與馬謖同守街亭,你為什麼不勸諫他?”

王平分辨道:“我已經再三相勸,要馬參軍當道築城,安營把守。參軍大怒,責怪我無禮。我隻好自引五千人馬,在山腳駐紮。丞相如果不信,可以召來各部將校對質詢問。”

如果王平沒有盡責,那麼馬謖之罪尚屬可救。但既然王平已經盡責,所有的一切隻能由馬謖一人來承擔了。畢竟,這麼大的一次慘敗,必須有人為之負責。

馬謖將自己綁了,跪在帳前。這本是減輕罪責的好辦法。但馬謖剛愎自用帶來的惡果實在太嚴重了。這種方法也起不來太大的效用。

諸葛亮變了臉色,對馬謖喝道:“你自幼熟讀兵書,我也累次叮囑你說街亭是我軍之根本。你自己以全家之命,領此重任,你現在還有什麼話說?”

人在落水的時候,總是要為自己撈一個救命稻草的。馬謖回答說:“是因為魏兵太強大了,我不能抵擋,所以才會失了街亭。”這不是我的態度問題,而是我的能力問題。能力不足,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有意思的是,當年關羽在華容道放了曹操後,回來見諸葛亮交令,也是這樣說的。不過,馬謖的運氣沒有關羽好。

諸葛亮喝道:“胡說!你要是早聽王平之言,怎麼會有此慘敗?!現在我全軍損兵折將,全是你的過錯。如果不明正典刑,難明軍法!我今天殺了你,你也別怨我。你的家小,我會按月發放俸祿,你不必掛懷。”

說實話,諸葛亮還是很護著馬謖的。當初馬謖是以全家性命為擔保立下的軍令狀的。嚴格說來,失了街亭,馬謖全家都要操斬的。而現在,諸葛亮不但放過了他的妻小,而且還會按月發放馬謖的俸祿給她們。這顯然是法外開恩。

馬謖放聲大哭,道:“丞相你視我為子,我視你為父。我也知道自己死罪難逃,隻請丞相要照顧好我的兒子。”

諸葛亮此時卻不願將自己與馬謖的關係牽扯到“父父子子”中。因為兩人的關係越是親密,越是顯得諸葛亮當初是用人唯親。所以,諸葛亮說:“我和你義同兄弟,你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你不用多牽掛了,趕快正了軍法!”

所謂義同兄弟,更接近於同事關係,顯然比父子疏遠一些。諸葛亮急著要殺馬謖,就是為了盡快處理好此次慘敗的歸責問題,以免軍心生怨。

軍士正要將馬謖處斬,正好參軍蔣琬從成都趕來,立即叫道:“刀下留人!”蔣琬急忙來見諸葛亮,為馬謖求情。但諸葛亮堅持己見。

過了一會,軍士將馬謖首級獻上。諸葛亮痛苦不已。蔣琬問:“馬謖即已正法,丞相為什麼要痛哭若此呢?”

諸葛亮邊哭邊說:“我不是馬謖哭啊!我想起先帝當年在白帝城臨危托孤時,曾經叮囑我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沒想到今天果然應驗了這句話啊。我真是痛恨自己用人不當,又想起先帝識人之明,所以才痛哭流涕啊!”

劉備是極具權威的人物,又是在臨危之際抽出極為寶貴的時間來對諸葛亮提出“慎用馬謖”的囑托,為什麼諸葛亮會在任用馬謖的時候忘得個一幹二淨呢?

其實,諸葛亮所遭遇的這一情形並非孤例,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心理學上將其稱為“睡眠者效應”。

我們知道,說話者本身的權威程度是會影響到所說內容的權威性的。也就是說,同樣的一句話,在不同的人嘴中說出來,其效用是大不相同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說話者權威程度對所說內容的影響會出現兩種傾向。

第一種傾向是:當說話者是一個極具權威的人時,他所說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流逝,其影響力會下降。第二種傾向則是,當說話者是一個毫無權威的人時,他所說的內容本來無人認可,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其影響力反而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