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領兵而來,但陰平武都兩城已經被諸葛亮派王平、薑維攻破。諸葛亮又揮師擊敗郭淮孫禮,但大將張苞在追擊時,不慎落入山澗,跌破了頭。
司馬懿親自出擊,又被諸葛亮連連擊敗。司馬懿因此按兵不出。此時,劉禪派費禕前來下詔,恢複其丞相之職。諸葛亮推辭一番,終於接受了。在中國人的各項社會活動中,推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序。古往今來,概莫能外。
諸葛亮想好了破魏之計,故意連退六十裏。司馬懿判定這是諸葛亮的誘兵之計。但先鋒大將張郃堅決要引兵追擊。司馬懿隻好讓張郃在前追擊,卻暗暗留下大半人馬守住營寨,自己隻帶了五千精兵隨後接應。
諸葛亮探查敵情後,準備派遣大將設伏兵。諸葛亮用兵,向來喜歡運用“諸葛三寶”之一的激將,這次也不例外。
諸葛亮說:“現在魏兵追來,必然要死戰搶功。我要設伏兵在後麵截斷其歸路。這項重任除非智勇雙全的大將才能擔任啊。”說完,用眼睛瞄了瞄魏延,意在激起魏延主動討令。
沒想到魏延竟然視若無睹,低下了頭,卻不作聲。魏延性格外向,本是個非常容易受激的人,為什麼今天會如此反常,甘願當一個悶嘴葫蘆呢?
諸葛亮自以為激將之道,萬用萬靈。但像魏延這樣的老將其實早已經厭倦了諸葛亮的這套把戲。同一形式、相同劑量的外部刺激會因為重複使用而失效。這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規律。而目前諸葛亮的威信因為屢出祁山而無功已經受了很大的影響。魏延更是對諸葛亮不肯采納自己的“子午穀方案”深為不滿。所以,魏延幹脆就置若罔聞,不跟諸葛亮玩這遊戲了。
諸葛亮正擔心無法下台,王平站出來說:“我願意擔此重任!”
諸葛亮一見有人搭話,用熟了的那套手法立即隨之而出:“如果失敗了,又怎麼說?”
王平大聲道:“我願意殺身報國,如果失敗,甘願獻上這顆腦袋!”
諸葛亮感歎一聲,說:“王平真是忠臣啊!隻是我要設兩處伏兵,王平雖然智勇雙全,可惜不能分身兩處。還得需要一員大將啊。隻是軍中再也沒有舍生忘死之人啊。可歎我的計策不能成功啊!”
諸葛亮的用意還是要激魏延出來。但魏延的內心一直以來受到了很大的傷害,那顆曾經滾燙忠勇的心已經慢慢冷漠了。魏延還是置之不理。
但總是會有甘願受激的人。這次站出來的是大將張翼。既然有人“上鉤”,諸葛亮還是照方抓藥:“張郃是魏國名將,英勇無敵。你不是他的對手!”張翼既然站出來了,當然要維護自己的麵子,說:“如果失手,我也願意獻上這顆腦袋!”
隻要你願意用腦袋擔保,諸葛亮就認為達到激將的目的了。當下諸葛亮就命王平張翼各自引兵去埋伏。
諸葛亮又拿出幾個錦囊。這是“諸葛三寶”中第一寶——光暈效應——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他的還又羽扇綸巾、道袍鶴氅、作法寶劍、五弦瑤琴、四輪小車等諸多道具。這個四輪小車我們一直沒有多提,但諸葛亮但凡用得上的地方,都是要用的,其威力已經和剛開始使用時不可同日而語了。
諸葛亮將錦囊分派給薑維廖化吳班吳懿等諸將。
張郃率兵追來,果然被蜀中諸將用諸葛亮的錦囊妙計擊敗。幸虧司馬懿預先有所準備,這才不至於全盤皆輸。
諸葛亮大勝,所得降兵及軍器馬匹不計其數。諸葛亮大喜,正要乘勝追擊,忽有人來報,張苞因摔破頭而得了破傷風身死!
諸葛亮聽了,放聲大哭,竟然口吐鮮血,昏絕於地!張苞之死,為什麼會對諸葛亮造成如此之大的打擊?
實際上,張苞之死隻是一個誘因。諸葛亮用兵,從來都是得心應手的。但自從司馬懿開始嶄露頭角後,諸葛亮就深感時時處處摯肘。明明形勢大好,總是會橫生事端。甚至以多攻少,都沒能拿下陳倉。這難免讓諸葛亮想到,天時似乎已經不再屬於自己。其實,諸葛亮現在的心理狀態和當年的周瑜頗為相似:無論怎麼掙紮對抗,總是難奈對手。諸葛亮其實積鬱已久,隻是被張苞這個噩耗激發而已。
諸葛亮被救醒後,臥床不起。十餘日後,諸葛亮知道自己短時間內無法恢複了。隻好安排撤軍。諸葛亮的第三次兵出祁山再次無果而終。
諸葛亮回到漢中,將大軍屯於漢中,自回成都養病。諸葛大丞相已經很久沒回成都了,這次抱病而歸,文武百官全部出城迎接,將諸葛亮送入丞相府中。劉禪也親自到府上探望。
諸葛亮生病了,曹真的病卻好了。一個人生病的時候,萬念俱灰,可以輕易地放下功名利祿這些雜念。但一旦病愈,這些東西立即又變得重要起來。曹真開始惦念起被司馬懿取走的那顆都督大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