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駐兵在五丈原,等待費禕能給他帶來一個好消息。此前,他派費禕到東吳去見孫權,想要鼓動孫權一起進攻曹魏。但孫權之兵卻被曹睿打得慘敗而歸。費禕帶回來的是一個壞消息。本來東吳戰敗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但諸葛亮現在就像那隻心力憔悴、不堪重負的駱駝,這最後一根輕輕的稻草也足以把他壓垮了。
當夜,諸葛亮強撐病體,讓人扶著,走出中軍大帳,對著神秘的夜空,仰觀天象。看了一會,諸葛亮心慌意亂地回到帳中,把薑維叫了過來,歎息搖頭,說:“我已經命在旦夕了……”諸葛亮白天說自己“活不了多久”之時,是從自身的機體感覺來判斷的,但他也沒有想到這一天竟會如此近在眼前。所以,他看完天象,變得極為驚慌無措。
薑維的眼淚頓時就下來了。在薑維的心目中,諸葛亮的形象就像慈父一般,不但極為看重自己,而且將行軍布陣之策傾囊傳授。薑維哭著說:“丞相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諸葛亮說:“吾見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隱,相輔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
“習得性無助”就像幽靈一般,終於纏繞在了諸葛亮的心靈之上。
上方穀前,當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澆熄了大火地雷,挽救了司馬懿父子的時候,諸葛亮慨歎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這句話,實際上就是千百年來,人類對“習得性無助”的最到位最精當的總結。
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的偉人,在意氣風發的時候,沒有一個不是堅信“謀事在人,成事亦在人”的,沒有一個不是堅信“人定勝天”的。隻有遇到了挫折,甚至是不斷地遇到挫折,無論你怎麼努力,無論你怎麼掙紮,都不能改變你的狀況,都不能達到你的預期,才會發現自己的局限性,才會領悟在天道麵前,自己不過是渺小的一粒塵埃。
古往今來,這地球上不知道已經生存過多少個生命,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又有哪一個人能夠勝天呢?
諸葛亮知道,最後的時刻即將來臨了。但他遠大的抱負、美好的預期還遠遠沒有實現。這是多麼的遺憾啊!這是多麼的惆悵啊!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除了接受這個無奈的現實,讓自己的離開盡量體麵一點,還能有什麼別的選擇嗎?
如果有一線可能,每個人都不會放過。諸葛亮同樣難以免俗。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薑維給他了一個提醒。
薑維說:“天象雖然如此,但我曾經聽說過祈禳之法。丞相您不是很擅長這個辦法嗎?為什麼不用一用呢。”
祈禳之法是用來延長壽命的秘術。這一方法的神秘性與功效在此不作分析。但有一點必須提及的是,這個方法在民間至今綿延不絕。
諸葛亮經薑維一提醒,內心又重新點燃了一線生機。諸葛亮說:“我學習祈禳之法已有很多年了,確實可以一試,但不知天意如何啊?”
這是諸葛亮一生無數次談判中最為玄妙的一次。因為他的談判對手就是上天。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諸葛亮其實已經接受了“人受限於天道”這個宇宙的終極規律。但他還是有點不甘心,他還要做困獸猶鬥般的最後一搏。
諸葛亮命令薑維帶領甲兵七七四十九人,身穿皂衣、手執皂旗,環繞在軍帳之外。諸葛亮自己在帳中祈禳北鬥。如果七日內主燈不滅,則諸葛亮就能增壽一紀,也就是多活十二年。如果主燈滅了。諸葛亮與老天的談判也就失敗了,諸葛亮必死無疑。
我們無法判斷祈禳之法是否真的有效。不過,如果祈禳之法真的有效,當年在白帝城,諸葛亮為什麼不為劉備祈禳延壽呢?
薑維尊令而行。時值八月半間,是夜銀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動,刁鬥無聲。薑維在帳外引四十九人守護。諸葛亮自於帳中設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內安本命燈一盞。
諸葛亮拜祝祈禱道:“亮生於亂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顧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馬之勞,誓討國賊。不意將星欲墜,陽壽將終。謹書尺素,上告穹蒼:伏望天慈,俯垂鑒聽,曲延臣算,使得上報君恩,下救民命,克複舊物,永延漢祀。非敢妄祈,實由情切。”
還記得諸葛亮兩次駁斥譙周的天象之說嗎?在那個時候,上天根本無法阻止諸葛亮前進的步伐,而此刻,諸葛亮卻要向上天祈命。這兩者之間巨大的差異,看似詭異,但其間的緣由卻很簡單,不過是諸葛亮終於領悟到了“習得性無助”罷了。
諸葛亮祈禱完畢,就在帳中安歇。此後數日,仍然抱病理事,竟然吐血不止。
再說司馬懿也是個善觀天象的高人,他看見諸葛亮的將星昏亂,又探聽到蜀營中的一些蛛絲馬跡,得出了一個準確的判斷:諸葛亮已經病重,很可能就快不久於人世了。他當即決定,派夏侯霸乘夜率兵去虛攻蜀兵,以探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