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 2)

202

台州是座金礦,近年來國內所有流行歌壇的一線歌星都到此地淘過金,劉德華、李玟、陳慧琳、費翔、韓紅、劉歡、那英、田震、孫楠、孫悅、斯琴格日勒、毛阿敏、宋祖英……有一年,歌手林萍到台州演出,結果誤了班機,趕不上中央電視台的直播晚會,惹火了央視,被封殺了一年。

203

台州人一般不會向人家白拿什麼東西,覺得丟份兒,唯獨在文化消費上,台州人是“討”字當頭。人家出了書,討本看看。某人是畫家,討張畫掛掛。要是有大型的文藝會演,那討票的電話更是不絕。要是對方答應得稍微遲疑些,就不高興:這小刁,一點麵子也不給!

204

台州人花幾百元上千元吃一餐飯可能覺得便宜,看一場演出花幾百元錢卻覺得肉痛。這當然不是消費能力的問題,能花幾百元吃一餐飯,自然也花得起幾百元買一張票,隻是因為在台州人的消費觀念裏,飯是不能不吃的,吃進嘴裏的都是自己的,而演出嘛,可看可不看,有白拿的票就看,沒有就不看。

台州人覺得隻有白看才是身份的象征,要是買票,就是褻瀆了他。能白拿到票,並且能白拿到好票,在台州人看來,是有麵子的事,並且成為路子野的象征。看場演出,台州人要是自己花個千兒八百買票,一點都不自豪,反而覺得挺丟臉。他情願討張免費票,然後花比票價更多的錢請你吃飯,還你人情。

205

台州人什麼都是討字,連老婆也是“討”來的——台州人把娶老婆說成討老婆。

206

台州的人均住房麵積居全國前列,人均汽車擁有量也在全省前列,但人均圖書擁有量卻處於全省下遊水平。

台州人買什麼都大方,就是買書小氣。有些富婆買隻四五萬的名包不嫌貴,為孩子買本四五十元的閑書卻嫌貴。

207

“撒尿蝦”“拉屎包”是台州人很喜歡吃的兩種小海鮮。如果你是在台州生活的外地人,知道什麼是“撒尿蝦”什麼是“拉屎包”,恭喜你,你已經融入台州這個城市了。

208

一些台州人喜歡把真名牌和假名牌混搭著用。不是名牌控,有時真分辨不出巴寶莉外套與路橋產的格子裝、正宗的勞力士表與玉環大麥嶼走私表之間的差別。

209

最能體現市場經濟的地方是哪裏?就是台州。報紙上說,中國企業民營化比例最高的城區就在台州,比例高達996%,這比例,還真不是一般的高。

210

台州有兩次被撤銷地區建製,第一次是1954年,第二次是1958年,撤銷後的台州下屬縣級單位,一分為二,一部分劃給了寧波,一部分劃給了溫州。

提起這段曆史,大部分台州人都覺得很受刺激。當然,也有沒心沒肺的台州人說,把台州劃給寧波、溫州不是挺好的嗎?劃給寧波,我們就是副省級的人;劃給溫州,我們的名聲就更響了。

211

台州有不少“炒客”。這些“炒客”說,單位發的那點死工資剛好塞牙縫,要過上好日子,必須得弄點東西炒炒。

於是,他們炒房,炒鋪子,炒股票,炒期貨,炒黃金,炒鋼鐵,炒大蒜,什麼來錢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