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台州諸山中,最出名的便是天台山,林語堂在小說《京華煙雲》的結尾,就寫到天台山,“那一夜,是新年除夕,他們停在天台山下的一個廟裏。這一帶鄉間是浙江省第一等美麗的地區,公路未興建之前是人跡罕至的。所以也是遊客所稀見的地方。在遙遠的地平線上,看見巍峨的花崗岩山峰拔地而起,高聳天際,半入雲端”。在曆盡千帆之後,木蘭一家來到了天台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高聳入雲的天台山巍然矗立。它在道家的神話裏,是神聖的靈山,是姚老先生的精神所寄之地。在廟門前,老方丈仍然站立。他仍然看得見木蘭、蓀亞,他們的兒女,與他們同行的孩子們,所有他們的影子。他看了一段時間。一直到他們漸漸和別人的影子混溶在一處,消失在塵土飛揚下走向靈山的人群裏——走向中國偉大的內地的人群裏”。
在林語堂的心目中,天台山是精神洗禮的聖地,是神聖的靈山。
512
台州在全國叫得最響的兩個文化名人:一個濟公,一個寒山子。兩個都是癲人,而且都與天台有關。
還有一個天台人不好意思叫響的名人,是南宋末年幾乎與秦檜齊名的大奸臣賈似道。
513
一個天台朋友發給我一個很長的短信,叫“天台這疙瘩”,很有意思——
氣候是溫和的,冬天是不下雪的,夏天是經常刮台風的。
人情是很貴的,伴娘是一桌的,還要被“打哈”的,洞房半夜是要吃麵的。
酒席預定要提前一年的,赤城是最貴最有人定的。
房價是不跌的,新城也是發展不起來的。
搬家要選吉時的,鞭炮要打很響的。
酒是要勸的,埋單是要搶的,關係是很重要的。
影劇院不是放電影演戲的,是專給流浪藝人表演的。
廣告車是排打排的,每天的出街是必然的,放出的音樂也是噪音的。
黃酒是自家做的,啤酒要喝石梁的,近兩年又是改喝雪花的。
書吧是開不久的,看書的人不多的,演出要贈票的,掏錢基本很少的。
男人是要紮台型的,麵子是看很大的。
小吃是餃餅筒糊啦汰的。螺螄喜歡吃帶湯的。
特產還有小狗牛的。價錢還是理想的。
大年三十撞鍾是要花錢的,正月初一國清寺是爆滿的。
講話是吵著嚷著的,我愛你是說我中意你的。
賓館是打牌用的,咖啡吧是打雙扣的,也是可以隨意喧囂的。
重陽是要爬赤城的,菊花可以不賞酒是要喝的。
打牌都是聚一起的,麻將是三個人的,鬥牛是什麼地方都可以的,坐莊是要有錢的。
天台人是死要麵子的,裏穿背心外也要穿西裝的。
吃飯是浪費的,打包是不可能的。
514
天台人辦婚禮是很舍得花大錢的,特別是土豪。天台一土豪給兒子辦婚禮,請來付笛生、任靜唱堂會,請來蔣大為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還請來著名主持人程前來助陣。一場婚禮,光明星出場費就花了兩百多萬。有錢!任性!
515
馬俊仁不喜歡人家給他拍照,有人拍照時,他就扯著嗓子嚷嚷道:“我現在是眼睛不好,最怕照相。用閃光燈閃我一下,我眼壓起碼220。”
說話間,有人舉著相機要拍老馬,老馬看到相機上的閃光燈就嚷嚷開了:“你還不如拿刀紮我一下,我就是把家給砸了,把老婆給你,也不願意眼瞎啊!”
不過,要是天台人給他拍照,他一聲不吭,很配合地露出一臉笑。畢竟,馬家軍沒少吃天台土鱉,沒少拿天台人的廣告費。
516
最初走出去的一批天台人,幹的生意是做家具、開浴室、開旅館,以及賣一種被稱為“篩網”的工業濾布。做著做著,就做大了,現在中國家具業的領軍人物、顧家工藝的老板就是天台人,還有情人島床墊、香港斯可馨家具集團的老板,都是天台人。說到家具行業,不能不提到天台人。
517
以為天下就熊貓愛吃竹葉,沒想到天台有一種小狗牛,體型跟狗差不多大,它也愛吃竹葉。這小狗牛跟猴豬、拳雞一起,被譽為“天台三寶”,肉質細嫩得跟著名的神戶牛肉有的一拚,它是明朝皇宮的禦品。20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時,天台小狗牛還上了國宴。
天台人還有種叫寄山牛的,不過跟肉無關,天台人把上門女婿稱作“寄山牛”。
518
有我看來,天台男人主動下廚房的概率,相當於中500萬大獎或被雷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