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工作中,大大小小的場合中,經常出現一些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尷尬,比如衣服扣子沒係好、化妝露出破綻、意外摔跤、說了不合時宜的話、做了很愚蠢的動作……這些尷尬有時候讓我們不知所措。當尷尬發生在朋友身上時,對他最好的幫助,就是為他解除尷尬。即使你一時找不到策略,至少要做到不說風涼話,不說讓尷尬升級的話,不做讓朋友更難堪的事,否則朋友會從此不再信任你,甚至將你從他的朋友名單中刪除。如果失誤的人是領導、貴賓、長輩,你的不當言行除了讓對方更加尷尬,就是讓對方從此不願意再見到你。即使尷尬發生在陌生人身上,不讓自己的言行給對方增加煩惱,也是應有的禮貌。
隨機應變,巧妙解圍
遭遇尷尬而無法解脫是最讓人難受的,根據情況隨機應變,就能巧妙解圍,幫失誤者挽回麵子。
如果你對失誤者做錯事的原因有所了解,你可以適當向別人做出說明;如果他所犯的錯誤是無法彌補的,你要盡量幫他把別人的不滿情緒安撫到最低程度;如果他的失誤無傷大雅,你可以用一個輕鬆的玩笑轉移別人的注意力,同時給失誤者以調整自己的時機。
對於一些小的失誤,我們可以巧妙地幫失誤者化解。如果失誤者沒有察覺,你可以不動聲色地提醒他,比如走到他身邊,自然地擋住他的身體,告訴他:“你的襯衣領子上沾著點兒飯粒。”如果對方意識到自己的失誤,但怕別人看到自己掩飾的動作後,笑話自己,我們可以視而不見,假裝沒有注意到,從而給當事人以掩飾尷尬的時機。如果失誤者遭到別人的口舌譏諷,當他辯解不過,且辯解沒有意義時,我們可以找個借口將他拉開,離開現場。
當失誤者的尷尬很明顯,且可能影響別人時,我們可以根據當事人失誤的原因,用語言技巧將尷尬程度降低或使其轉移。
有些尷尬事緣於失誤者的能力、意誌、思維的局限性,如工作流程上出錯,處理事情的方法出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用適當的方式告訴他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有的尷尬事緣於失誤者的粗心大意,比如在社交場合說錯了話,用錯了詞,記錯了別人的名字或職務。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避重就輕地將其失誤掩飾過去,也可為他的失誤找一個合理的借口。明明麵前的是王處長,和你結伴而行的同事卻叫成李處長,你可以對王處長說:“剛才我跟他說某單位的李處長來著,一路上淨說‘李處長’這3個字了,沒想到這麼一會兒就養成習慣了。”你也可以用略為誇張的嗔怪語氣對失誤者說:“你想彙報見李處長的感想,至少先稱呼人家王處長一聲呀,這麼性急幹嗎呀!”
有些尷尬事是因為情況緊急或特殊,當事人情緒緊張;有的是因為當事人性情豪爽,說話不假思索,無意間造成失誤。比如在會議討論上語言組織不嚴密而出錯,評論別人時說話沒有遮攔。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對其錯誤或不完整的發言內容進行補充和適當修正。也可以轉移話題,使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從而消除尷尬。
當失誤者的尷尬是由故意讓與其交流者出醜的言行引起的,比如甲故意用尖刻的語調嘲諷乙,我們可以用幽默的話語,如“你這家夥演技真好,不知道的還以為你真對他有意見呢”。從善意的角度重新解釋當事人激烈言行的初衷,從而盡可能地化解不愉快。
金阿姨和她的丈夫李伯伯吵架,從家中吵到了大門外,惹得小區的一大幫街坊鄰居出來看熱鬧。金阿姨的對門鄰居小青見狀,趕忙好心勸架,拉住金阿姨的胳膊說:“阿姨快別吵了,當著這麼多人麵,我都替你覺得丟人!”說完後就意識到自己的話幫了倒忙了。果然,金阿姨一邊用力甩胳膊,一邊怒氣衝衝地瞪著小青,金阿姨最後說:“小毛丫頭,用你多管閑事?滾一邊兒去!”小青立刻愣住了,走也不是,不走更不是。來小青家做客的小雨用她清脆的聲音說:“阿姨,小毛丫頭腳上又沒帶輪子,您讓她怎麼滾呀?您也不說個準確的方向,您想讓她往哪邊兒滾呀?前?後?左?右?”小雨俏皮地笑著,街坊鄰居都被逗樂了,紛紛上前勸說金阿姨和李伯伯。金阿姨見大家都來勸架,也感到自己發火太大了,不好意思地衝小青擠出一個笑臉。小雨順著金阿姨的話,用玩笑的語氣給了小青一個台階,同時不動聲色地批評了金阿姨,引來了圍觀者的同情心和熱心,及時化解了一場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