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璐/文

你有沒有這樣想過:如果每天隻是聽音樂、玩電腦、打籃球,而不用學習,那該有多好啊!其實,不隻是你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哦!有一個用一根木頭做成的小木偶,它也曾經做過這樣的美夢,並且它美夢成真了!可是後來它卻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你想知道這個代價是什麼嗎?想知道後來小木偶又經曆了哪些事兒嗎?那麼請翻開這本《木偶奇遇記》,跟隨小木偶皮諾喬一起曆險吧。

這個名叫皮諾喬的小木偶出自意大利作家卡爾洛·科洛迪的童話小說《木偶奇遇記》。卡爾洛·科洛迪(1826—1890)是19世紀意大利的著名兒童文學家,原名卡爾洛·羅倫齊尼。1826年11月24日,卡爾洛·羅倫齊尼出生在意大利佛羅倫薩。他的父親是貴族家庭的一名廚師,母親是當地的一個莊園主的女兒。在他的出生地佛羅倫薩附近,有一個叫做科洛迪的小鎮,那正是他母親的故鄉,於是後來他便用科洛迪作為筆名,以紀念自己的母親。

科洛迪的家中共有9個子女,他是家裏的長子。科洛迪早年曾在教會學校讀過書,畢業後當了誌願軍戰士。1848年參加了抗擊奧地利侵略者的民族解放運動,1859年又作為諾瓦拉騎兵旅中的一員,參加了爭取國家統一的戰鬥。科洛迪一生從事過很多工作。他在部隊時便開始從事新聞工作,並在佛羅倫薩創辦了《路燈》和《小論戰》這兩份報紙,不過沒過多久報紙就停刊了。停刊後,科洛迪來到米蘭,在一家公司做職員,這期間他又寫了小說和戲劇,還當過政府的戲劇審查員。

1875年,科洛迪開始為孩子們寫作,他把民間傳說改寫成《仙女的故事》這本童話。6年之後,科洛迪為了還債開始創作皮諾喬的故事。當時的意大利很盛行木偶表演,這對科洛迪的創作有很大啟發。他在寫了一些小木偶的故事後,投給了報社,並附上了一封信。科洛迪在信裏說,他把自己寫的這個幼稚的故事寄給報社,如果報社能付給他報酬,他將有繼續寫下去的動力。結果這個“幼稚的故事”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當年7月,皮諾喬的故事開始在意大利《兒童報》分期發表,小讀者們非常喜歡。那個時候,文章的名字還不叫《木偶奇遇記》,而是《一個木偶的故事》。在寫到第十五章的時候,科洛迪本來想通過狐狸和瞎眼貓把皮諾喬吊死來作為小說的結束,但是《兒童報》的小讀者們不願意了,他們不希望這個可愛的小木偶就這樣離開大家,於是紛紛來信,要求科洛迪把故事進行下去。1883年,科洛迪終於寫出了現在大家看到的《木偶奇遇記》。1890年10月,科洛迪在構思新的兒童小說的時候,突然得了病,因搶救無效而去世。他一生中的最後兩本書《愉快的符號》和《諷刺雜談》,都是直到科洛迪去世的第二年才出版的。

科洛迪一生為孩子們寫了很多作品,像《賈涅蒂諾》《米努佐洛》《快樂的故事》,還有《小手杖》和《小木片》等等,但是他最有名的,還是《木偶奇遇記》。在意大利科洛迪的家鄉,人們為他鑄造了銅像。而在今天的美國迪斯尼樂園裏,甚至也有以《木偶奇遇記》為主題的遊樂設施。

《木偶奇遇記》用離奇的故事,講述了小木偶皮諾喬的一次曆險。皮諾喬是老人傑佩托用一塊能哭會笑的木頭雕成的木偶,傑佩托把小木偶當作自己的兒子。老人賣掉唯一的外衣給皮諾喬買了識字課本,結果皮諾喬卻為了看戲而把課本賣了。為了再次買到課本和爸爸的外衣,皮諾喬開始了他的奇遇。在這次曆險中,皮諾喬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與麻煩:他碰到了騙子和殺人犯,差點兒被扔進火裏燒死;因為貪玩跟著同學燈芯去了玩具國,結果卻變成了驢子……當然皮諾喬也結識了很多夥伴:會說話的蟋蟀、花衣小醜、深藍色頭發的像媽媽一樣愛他的仙女……最終,皮諾喬終於明白,不靠自己的努力是不能得到幸福的,於是他憑著自己的勇敢從鯊魚的肚子裏救出了爸爸。他開始聽爸爸的話,努力勞動,直至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孩子。

這篇童話的精彩之處就在於,作者所塑造的主人公皮諾喬,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他的缺點被暴露無遺。他任性、調皮,不願意靠著勞動換來食物,他說謊,意誌薄弱又頑固。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缺點,盡管皮諾喬是個虛構出來的人物,但是他卻更像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男孩,讓我們感覺他就在大家身邊。皮諾喬的生活總是被一個個“卻”所累,麻煩一個接著一個。在他想變成人的時候,仙女提出了一些條件,他們之間的對話是這樣的:

“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那就是你要習慣於做個好孩子。”

“噢,難道我現在不是?”

“根本不是!好孩子聽話,而你卻……”

“而我從不聽話。”

“好孩子愛學習、愛勞動,而你……”

“而我卻一年到頭遊手好閑,四處逛蕩。”

“好孩子總是說真話。”

“而我卻總是撒謊。”

“好孩子願意去上學。”

“而我卻,學校讓我肚子疼。可是從今往後,我要改邪歸正。”

……

皮諾喬很矛盾,他希望自己成為好孩子,卻又總是不能約束自己,所以盡管他說要“改邪歸正”,但是最後還是去了玩具國。皮諾喬的矛盾心理使他的成長過程變得曲折,從而增加了故事的情節性。

童話畢竟是童話,它不同於紀實作品完全照搬生活,因此故事裏還有著作者豐富的想象,這也就使皮諾喬成為了物和人的結合體。皮諾喬是個孩子,但同時他也是塊木頭,這樣一來,他就自然而然地帶有了木頭的特性。當他淋了雨,又累又餓跑回家中,“把兩隻濕淋淋、沾滿汙泥的腳放在裝滿燒炭的火盆上時”,他的木頭腳被燒著了,慢慢變成了灰。而當皮諾喬發現爸爸的小船就要消失在大海中的時候,他跳進海裏去救爸爸。因為他是木頭做的,所以很容易就浮了起來。這讓我們覺得,皮諾喬不是個一般的孩子,他的身上充滿了神奇。

皮諾喬之所以能變成一個真正的孩子,其根本並不在於他的神奇,而是在於他內心的善良。雖然皮諾喬有很多壞毛病,但是他有一顆愛心,樂於幫助別人,知道感恩。

當木偶戲院的老板吃火人要讓花衣小醜代替皮諾喬被燒死的時候,皮諾喬“自豪”地喊:“在這種情況下,我知道我該做什麼了。衛兵先生們,你們來吧……你們把我捆起來,然後把我扔到那些火苗上去。不行,可憐的花衣小醜,我真正的朋友,要為我去死,這是不公平的……”在皮諾喬第二次找到仙女的時候,卻發現仙女已經去世了。

當他讀到仙女墓碑上的文字“深藍色頭發的女孩長眠於此/她因遭弟弟皮諾喬的遺棄痛心而亡”的時候,心情非常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