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知識之建築名稱(2)
建築物的等級表現在各個方麵,如圍牆、台階、殿基、門窗、配廡等等。
1.殿頂:
宮殿、房舍的頂部,是整座建築物暴露最多、最為醒目的地方,也是等級觀念最強之處。清朝把《工程做法則例》中規定的27種房屋規格,納入《大清會典》,作為法律等級製度固定下來。現擇有典型意義的幾種殿頂介紹:
重簷廡殿頂:這種頂式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廡殿頂又叫四阿頂,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這種殿頂構成的殿宇平麵呈矩形,麵寬大於進深,前後兩坡相交處是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分別交於正脊的一端。重簷廡殿頂,是在廡殿頂之下,又有短簷,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現存的古建築物中,如太和殿、長陵譡恩殿即此種殿頂。
重簷歇山頂:歇山頂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還有四條戧脊。正脊的前後兩坡是整坡,左右兩坡是半坡。重簷歇山頂的第二簷與廡殿頂的第二簷基本相同。整座建築物造型富麗堂皇。在等級上僅次於重簷廡殿頂。目前的古建築中如天安門、太和門、保和殿、乾清宮等均為此種形式。
單簷廡殿頂:其外形即重簷廡殿頂的上半部,是標準的五脊殿,四阿頂。故宮中配廡的主殿,如體仁閣,弘義閣等均是。
單簷歇山頂:其外形一如重簷歇山頂的上半部。配殿的大部分是這種頂式,如故宮中的東、西六宮的殿宇等。
懸山頂:懸山頂是兩坡出水的殿頂,五脊二坡。兩側的山牆凹進殿頂,使頂上的檁端伸出牆外,釘以搏風板。此種殿頂,用處不少,如神櫥、神庫中的房屋等。
硬山頂:硬山頂亦是五脊二坡的殿頂,與懸山頂不同之處在於,兩側山牆從下到上把檁頭全部封住,宮牆中兩廡殿房以此頂為多。
攢尖頂:攢尖頂有多種形式,且易辨認。無論什麼形式,頂部都有一個集中點,即寶頂。攢尖頂有四角、六角和圓形之分。角式攢尖頂有與其角數相同的垂脊,圓攢尖頂則由竹節瓦逐漸收小,故無垂脊。故宮中和殿、天壇祈年殿屬攢尖頂。
卷棚頂:卷棚頂的最明顯的標誌是沒有外露的主脊,兩坡出水的瓦隴一脈相通。左右兩山牆可有懸山和硬山的不同。此種建築,園林中居多。宮殿建築群中,太監、傭人等居住的邊房,多為此頂。
官式殿頂,多以上述形式為基礎,然後派生或融合出其他形式。
2.吻獸
殿宇屋頂的吻獸,是一種裝飾性建築構件,在封建社會中,構件的造型與安裝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會要》中記載,漢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魚虯尾似鴟”一類的東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晉代之後的記載中,出現“鴟尾”一詞。中唐之後,“尾”字變成“吻”字,故又稱為鴟吻,官式建築殿宇屋頂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狀和名稱的吻獸,以其形狀之大小和數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級之高低。
3.彩繪
彩繪是我國古典建築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同樣具有悠久的曆史,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建築裝飾藝術。
(1)檁枋部位名稱
枋心:檁枋中心,可隨檁枋本身的長短而增減,但其長度以不影響諧調感為宜。
找頭:是指檁端至枋心的中間部位,由找頭本身、皮條線、盒子、箍頭等部分組成。如檁枋較長,找頭部分可延長,皮條線沿邊用雙線,加箍頭、盒子等。
箍頭:是檁枋盡端處的彩繪線。
盒子:是找頭部分的一段小空間。
皮條線:是五大線之一,亦是組成找頭的一個部分。
(2)種類和等級
①和璽彩繪。和璽彩繪是彩繪等級中的最高級,用於宮殿、壇廟等大建築物的主殿。梁枋上的各個部位是用“”線條分開。主要線條全部瀝粉貼金。金線一側襯白粉或加暈。用青、綠、紅三種底色襯托金色,看起來非常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