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碧空萬裏,我與高中時代的老同學竇竇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問他:“上周末相親結果如何?”他的臉部神經頓時抽搐起來:“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原來,上周六晚某咖啡廳,一位好似從竇竇電腦硬盤的隱藏文件夾裏溜達出來的女神坐到了他對麵。對於已經而立之年,相貌頗為“任性”的竇竇來說,就算運氣再好,僅憑三寸不爛之舌最多也就能當上女神的“備胎”,這一點他心知肚明。即便如此,在坦白交代了自己無房無車無房車之後,他還是鼓起勇氣,跟她聊起了最令自己一往情深的東歐文學:從赫拉巴爾的笑中帶淚到舒爾茨的詭譎乖謬,從顯克維奇的氣勢磅礴到巴比爾的微言大義。正當老安侃得口沫橫飛、五官移位之際,美女終於忍無可忍,毅然決然地結束了這次相親:“不好意思,剛才你說的那些我一句也沒聽懂,我還有其他事,先告辭了。”盡管嘴上道歉,但是轉身離席之前她丟給竇竇的最後一個眼神卻是嚴重的鄙視。
“哎,‘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竇竇黯然神傷地歎了口氣,“算了吧,我隻是一個普通的高中語文老師,對女神的任何非分之想都是自取其辱。”為了緩和他低落的情緒,我開始發揮起自己的哲學專業特長:“哥們,你知道嗎?你這次相親遭遇早在160多年前就被馬克思預言中了。青年馬克思在《穆勒摘要》裏有一段針對現代消費社會的文化批判,他是這樣說的:‘我們彼此進行交談時所用的唯一可以了解的語言,是使我們彼此發生關係的貨幣。我們不懂得人的語言了,而且它已經無效了,它被一方看成並理解為請求、哀訴,從而被看成屈辱,所以使用它時就帶有羞恥和被唾棄的感情;它被另一方理解為不知羞恥或神經錯亂,從而遭到駁斥。我們彼此同人的本質相異化已經達到了這種程度,以致這種本質的直接語言在我們看來成了對人類尊嚴的侮辱。相反,物的價值的異化語言倒成了完全符合於理所當然的、自信的和自我認可的人類尊嚴的東西。’你看,文學藝術是人類文明所特有的語言,但是那位美女卻根本就聽不懂這種語言,她唯一能夠聽懂的是關於‘物’的語言,也就是你有錢或者沒錢。‘物’的語言完全湮沒了‘人’的語言,這正是現代消費社會的文化邏輯。所以,你跟她聊文學,她反而覺得你的精神不太正常,你應該去醫院看精神科。不僅如此,可能就連你自己現在都認為,當初試圖憑借文學修養博得她好感的這種想法簡直是恬不知恥。這是因為,在現代消費社會,經濟價值已日益成為人與人之間為定位彼此之間社會關係而難以逾越的基礎性價值尺度,語言的物化正是人類的感情生活不斷走向異化的表征之一。這,就是為什麼你不再相信愛情了。怎麼樣,馬克思很有預見性吧!”
竇竇愣了愣,然後他的麵部表情便毫不吝嗇地噴射出內心的全部驚詫:“天呢!聞所未聞!我在大學公共課上也學過《馬克思哲學原理》,在我的印象裏馬克思應該隻關心經濟製度啊,還有什麼生產力啊,或者物質和意識之類的抽象範疇,難道他也研究普通人的感情生活嗎?”
我頓時來了熱情,打開了話匣子:“哥們,盡管80後和90後的青年人隻要上過大學,一般都會在公共課上學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以下簡稱‘馬原’),但是如果你讀過馬克思本人的著作就會發現:‘馬原’教科書其實是沿用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Stalin)及其禦用文人米丁(Mitin)等人在一係列宣傳論著中的基本邏輯框架(為方便敘述,以下簡稱為SM體係)來編寫而成的。‘SM體係’的貢獻是在較短時間內為‘馬克思主義’吸引來大量粉絲,這對於推動20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革命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然而,它也存在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SM體係’實際上是把那個被薩特高度評價為‘它仍然是我們時代的哲學:它是不可超越的,因為產生它的形勢還沒有被超越’的馬克思哲學通過‘煎炒烹炸’,使其在話語形態上大幅度退步到‘前德國古典哲學’的水平!我這麼說並不誇張,你閉上眼睛想想,你在教科書上學過哪些所謂的‘馬原’理論?”
竇竇還沒等我說完,就脫口而出:“還用想嗎?不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嗎?譬如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這些觀點可都是如雷貫耳啊!”
我一口氣吞下了杯中剩餘的全部咖啡:“幾十年來,國內外哲學界通過大量研究已經達成了共識:所謂的‘物質本體論’實際上並非出自馬克思本人的哲學著作,而是發端於啟蒙時代的英法兩國思想界,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包括馬克思在內的現代歐陸哲學家們所批判的‘英法庸俗唯物主義!’
PS:“英法庸俗唯物主義”的理論內涵最早來源於17世紀英國哲學家的霍布斯和洛克,後來,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的一大批法國哲學家們,包括拉美特裏、狄德羅、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等人成為這一理論的主要傳播者。遺憾的是,直到今天,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對現代歐陸哲學缺乏了解的經濟學家、曆史學家乃至科學家是這種庸俗唯物主義的信徒。
“英法庸俗唯物主義認為:坐在你家床頭發呆的泰迪熊與我們這些人類在本體層麵並無二致,都是早在史前時代就一直‘客觀實在’的‘物質’。作為世界本源,‘物質’直接或者間接派生出了地球上的一切事物。人的意識必須聽它的指揮,一旦違背‘物質’的運動規律,我們隻能躺著中槍。按照這種還原主義的邏輯,當你把‘物質’這個詞換成神學的‘God’,就會倍感詫異:‘SM體係’極力宣揚的所謂‘辯證唯物主義’和被它所反對的‘客觀唯心主義’在邏輯上居然沒啥區別!難怪馬克思會在《資本論》裏如此辛辣的諷刺道:‘那種排除曆史過程的、抽象的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的缺點,每當它的代表越出自己的專業範圍時,就在他們的抽象的和唯心主義的觀念中立刻顯露出來。’荒誕的是,‘英法庸俗唯物主義’這朵奇葩竟然被‘SM體係’貼上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標簽!這真的是一種嚴重的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