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長,不是教育
文+劉重律
央企的成長理想
記者:蓋總,您好!首先提一個業界和消費者關心的問題,“金茂國際生態新城”之前的開發商是“方興地產”,現在“方興”已經改名為“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那麼,改名的原因是什麼?是否會影響“金茂國際生態新城”的開發?
蓋劍高:方興地產2004年在香港成立,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上市7年以來,已躋身中國房地產企業前列。可以說,這次改名是實至名歸。之前方興地產推出的項目都冠有“金茂”字樣,包括令國人驕傲的金茂大廈,國際頂級酒店,京城豪宅的標杆之作“金茂府”。這次改名,主要是為了項目品牌和公司品牌的統一,表明公司更加注重項目的開發,所以,對“金茂國際生態新城”的開發絕對是大好事。
改名後的公司依然隸屬中國中化集團,這是國資委直屬的國有大型中央企業,已連續23次入圍《財富》全球500強,2013年名列第119位,在國資委直屬央企中綜合實力穩居前列。
記者:我發現中國金茂11年來在14城的開發中,共打造了25所名校,樓盤聯姻名校雖已司空見慣,但構建如此多的名校,可以說,也算中國房地產開發的一個奇跡,你們是怎麼思考這一問題的?
蓋劍高:改革開放帶來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城市迅猛擴張,城市人口急劇增長,要讀書的孩子,想進名校的孩子越來越多,而名校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是稀缺的社會資源。我們看到,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能進名校花了很大的代價,不少普通家庭砸鍋賣鐵,甚至還有被迫離婚、換工作、打官司,更有不少人買房子就隻是為了孩子讀書。如何為孩子提供好的學校,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這是政府的事情。
在我看來,當今信息社會要求教育不斷創新和改革,教育越來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除了政府的積極參與,也需要企業、社會機構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像我們金茂這樣的央企更應該承擔責任,關注教育,建設教育,關心我們的下一代。所以,我們金茂在住宅開發中一直把教育工程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
記者:這是金茂的一種責任、關愛,還是對房地產市場的一種認識、判斷?
蓋劍高:一個家庭的未來在於孩子,中國的未來同樣在於孩子。抓住孩子的成長,就抓住了希望,掌握了未來。建房子、造住宅小區,不僅是解決人們的居住問題,還應該考慮到孩子的成長,這相當於建設未來。我認為,中國金茂作為有實力的央企,就應該有更大的擔當和責任,應該多思考我們的未來,付出更多的關愛。
記者:我注意到之前方興地產就提出“釋放城市未來生命力”的開發理念,現在,對“未來”的理解是不是有了改變?
蓋劍高:一般認為,地產做的就是現在,比如,居住環境、配套設施建設等。但我認為,除了樓盤的“現在”,更重要是做未來。過去,我們主要突出項目在未來的價值,著重考慮項目本身。現在,我們從項目細化到每一個入住的家庭。而對一個家庭來說,最重要的未來是什麼?就是孩子。當前,對大多數城市家庭來說,住房一般都是有了,居住已不成問題,但孩子的未來在哪裏?如何保證孩子有良好的成長?這些問題,在過去一直是學校和父母思考的重要問題。
記者:但是,孩子的成長如何與地產開發商聯係起來?
蓋劍高:我們調查分析發現,越來越多的父母強烈希望開發商的建設和物業管理要更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和家長們一起共同解決孩子成長的問題。
研究教育的人都知道“科爾曼報告”。第一個“科爾曼報告”(1966年)揭示了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作用;第二個“科爾曼報告”(1981年)認為,私立學校較高的學業要求和有序的環境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綜合分析兩個“科爾曼報告”,我們清晰明白:好的家庭環境、小區生活環境和學校環境是孩子成長的關鍵,特別是那些文化熏陶方麵的柔性因素。這些與樓盤的選址、小區環境打造、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文化藝術場館、學校建設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也決定了開發商的整個建設和物業的服務。
記者:那麼,你覺得什麼樣的樓盤才是好樓盤?
蓋劍高:一句話,好樓盤做的就是孩子的未來,也就是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