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長,不是教育
文+本刊編輯部
人物檔案:徐九慶:曆史學博士,重慶信息技術職業學院院長。
徐九慶:孩子應該在儒學思想浸潤中成長
作為一名資深的儒學研究者,在徐九慶看來,儒家文化是先賢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這其中有很多有價值的思想,經過千年的積澱,才形成了民族風骨和氣度,培育了民族品德和精神。而在現代社會中,儒家文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仍舊有著不可替代的深刻意義。
他認為,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的精神文化層麵卻麵臨著嚴重的問題,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出現斷代狀態,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本民族文化的滋養,很多人把精神的追求變成了對物質欲望的滿足,社會道德出現危機,這都與精神文化的缺失大有關聯。
2008年時,徐九慶第一次接觸到儒學,他發現在國內沒落的儒家文化,在西方國家竟然備受歡迎,一些外國學生甚至把它當成自己的心靈導師。這不禁讓徐九慶陷入了思考,仔細研究後,他才深刻認識到“仁、義、禮、智、信”五個字的意義,學會仁愛,既有法治精神又有禮教精神,充滿智慧而又遵守誠信,難道這不正是教育者應該用一輩子去崇尚的價值觀嗎?
於是,從2009年開始,徐九慶便在信息學院舉行祭孔大典,至今已經搞了5屆,中途從未中斷過。祭孔有朗誦祭文、敬獻花籃、萬人祭拜等儀式,其中首屆祭孔最為隆重,當時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全球100多位儒學大師齊聚信息學院,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厲無畏先生親自為孔子塑像揭幕——這座塑像是儒學大師,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加先生贈送的,現在依舊立在校園內,有人玩笑說它是“鎮校之寶”。
如今,信息技術學院現在每個月都會設立儒學講堂,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儒學專家講課。“我希望提倡學國學、讀國學經典,集成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全體師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端正師生們的人生態度、提高道德修養、淨化心靈,構建和諧社會。”
而徐九慶的儒學教育理念恰好與金茂國際生態新城為孩子打造的濃鬱的人文氛圍不謀而合,“就像練武一樣,不管你練什麼武功,都要先學基本功——儒家精神就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功,而如果能夠從小就能夠處於濃鬱的儒家文化氛圍熏陶之下,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一站式的教育資源,那將是再好不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