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燃燈乃是一棺材所化,也是他好運,初生既得了那開天的四盞靈燈中的靈鷲宮燈。
話說鴻蒙初開時,天地間有存有四盞神燈,分別為八景燈、琉璃燈、寶蓮燈、靈鷲燈,這四盞燈都是不可多得的先天之物,它們雖不如太極圖先天至寶等物,但是卻不在三寶玉如意和封神時期大發異彩的混元金鬥這類寶貝之下。
其中八景燈在玄都洞八景宮,歸於老子手中,傳說,此燈燈光一閃,直接散人魂魄,無論仙凡皆不可逃;琉璃燈在昆侖山玉虛宮,歸於玉清原始手中,此燈燈火一閃囚困萬物,任你是大羅金仙也是來的去不得;還有那寶蓮燈,也在女媧手中,後為三聖母所得,寶蓮燈固本陪元,不生不滅,萬法不侵;靈鷲燈則在靈鷲山元覺洞的燃燈道人手中,靈鷲燈燈火奇特,非天火,非凡火,亦非三昧真火,而是一寂滅之火,生靈死後元靈所化之火,攻防一體,攻可放出靈鷲燈火焚他人元神真靈,防可放出金光,非至寶不破。
話說這四神燈皆不是凡物,那燃燈卻也不是一等凡人,想當年他也是在聖人時的鴻鈞紫霄步道的三千聽道客之一,雖然當年修為低下,坐位靠後,但是能入得紫宵宮的生靈哪裏是乏乏之輩?
他本身的神通也不小,倒是後來眼見與自己同輩的幾名有座之人紛紛成聖了,心中鬱悶之極,自覺自身功法有缺陷,加上無那成聖之機,成聖無望,索性破罐破摔,便以準聖之身拜入了闡教,尊元始天尊為師,哪料到那個原始卻並不收他,隻是讓他在旁聽道,心中再是憋屈,慢慢的開始怨天怒地,心生惱意,便乘著封神時期的機會。
脫離了闡教,再次拜入了西方二聖的手下,那是佛教一直在尋求發展壯大,一看這廝的那身準神修為,立馬給他,封了個過去佛,與大日如來這個現在佛,同等待遇。讓他專心為佛教辦事。
隻是這個燃燈,卻是個天生小人,如此豐厚的待遇,竟然不能使之歸心佛教,他還是對那虛無縹緲的成聖之機充滿著憧憬,故此認為,他成不了聖,都是因為那些聖者為大盜,有心阻止那些快要成聖的修者成聖。要知道聖人乃萬劫不滅之軀體,金剛不壞!可所謂之無敵。
隻是無敵的人多了,那還叫無敵嗎?所以這些聖人才會限製別人成聖。或者說限製無量大劫的發生。
他心存此念,自然是不會甘心,他心中一直有個計劃,他想讓那些聖人之中有人隕落,或者說是從這片天地之間從此銷聲匿跡,永不現世。
隻是奈何卻沒機會,無從下手,但是現在卻有一個億載難逢的機會,出現在眼前,你叫他如何不牢牢抓住。他猛的一發力。隻見下方的高山峻嶺快速移過,身形劃過一道流光快速而去。
不出幾息間,就到了西方極樂天,佛教道場靈山腳下,直奔聖人步道處而去。向西方二聖告知出現了一位未知聖人的蹤跡。
對著聖人,燃燈一方巧舌快速翻動,快速的訴說剛剛見到王皓義的情景。接引聖人聽後,掐指一算,直覺天機混淆,隱晦難懂。查不出這突然的無名聖人的根腳。隨後一道玉符,請來準提聖人前來相商。
不多時,準提聖人便都收到接引的傳信,遂停下修行,駕雲而來下來向接引問道:“師兄,找我何事?”
接引見狀,他乃聖人之境,表麵無喜無悲無表情開口對準提道:“師弟,這天地之間又出現了位聖人。”
“什麼?又是一位聖人?道祖不是說天地之間隻有七位之數嗎?”饒是準提也是聖人之境,臉上也是一臉的驚異。
接引開口道:“恩!是的想當初道祖是這麼說的!可是現在的事實卻是這樣,這天地之間卻是多了第八位聖人。”頓了頓,又道:“師弟,你我去看看到底是這麼回事,可否?”。
準提聽到,又是掐指一算,得到了跟剛剛接引一樣的結果。心中想了想,便對這接引,道:“恩,好的師兄,我們同去。”
隨後就一起駕雲,往東勝神洲大唐朝而去。
分割線.
另一邊,王皓義,把觀世音強行留在身邊,要她當向導,並且讓觀音帶他去,尋找唐僧四師徒。對與聽者西遊記長大的他,王皓義還是對那隻天不怕地不怕的猴子有著特殊的期待的。
一陣翻山越嶺的快速飛行,終於在觀世音的指引下,找到了唐朝取經僧四人,隻是看到這四人,王皓義卻是驚呆了!